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吃豬油是健康還是有害?植物油更好嗎?我們欠豬油壹個“對不起”

吃豬油是健康還是有害?植物油更好嗎?我們欠豬油壹個“對不起”

“小時候喜歡妳煉豬油。豬油拌飯真香。每次提煉後,還可以把油渣當零食吃。”

張毅壹邊對媽媽說,壹邊拿起超市櫃臺上的植物油。“不過,妳這麽大了,又有高血脂。不要再吃豬油了。聽說吃多了膽固醇升高。還吃我給妳買的植物油。這種油是健康的。”

但我媽吃了幾十年豬油,早就習慣了。“不要給我買。我還是覺得豬油好吃好喝。不要花這個錢。”

“這是怎麽花錢的?妳沒看新聞說豬油脂肪高,不適合老年人吃。”張毅顯然有點生氣了。

張大媽本想多說兩句,見母親臉色沈重,只喃喃道:“這都是我們吃的。”最後,她給媽媽買了植物油。

這種爭論在兩代人之間並不少見。豬油好吃還是有害健康?看文章下面。

儒家經典《李周·天官中載》記載“牛犢漫遊秋,膏臭腥”,指的就是豬油。這句話翻譯成白話就是:“秋天該吃豬油了”。

可見中國人在幾千年前就有吃豬油的習慣。無論是炒菜還是摻入主食,豬油都會讓食物升華成“點石成金”。

很多人都很好奇:按理說油本身揮發性弱,基本聞不出味道,但為什麽豬油這麽香?

豬油的香氣其實是大腦的壹種“欺騙”。

人類對羊肉的氣味極其敏感,我們本能地意識到聞到羊肉的氣味就意味著有肥羊吃。肉加熱的時候會有化學反應,會使香氣揮發,所以生羊肉聞起來比較香,熟了就不會那麽難聞了。這個反應叫做美拉德反應。

豬油熬制的過程中也會發生這種反應。沒有香味的肥豬肉壹旦加熱,會產生許多揮發性有機物小分子,被我們的嗅覺敏銳地捕捉到。這些物質被我們的大腦定義為“香味”。

從人體生理學的營養學角度來看,油可以提供熱量,提供必需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是維持人體生理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過量的油脂攝入確實會威脅心血管健康。

脂肪攝入過多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壹。豬油作為動物脂肪,含有飽和脂肪酸(40%以上)和膽固醇(含1000ppm),是心血管疾病的不利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過量攝入飽和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增加動脈硬化的發病率。2004年,FDA提出在日常飲食中用植物油代替豬油確實更有利於心血管健康。

但是為什麽現代人吃豬油越來越少,心血管疾病越來越多?這是因為心血管疾病發病率的增加不僅僅是“不吃豬油”這個單壹因素。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二手煙、肥胖、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壽命延長等,這些都是綜合作用的結果。

所以不能認為豬油食用量減少和心血管疾病高發有必然聯系。

在大多數人眼裏,植物油比動物油好,很多健康的人喜歡用橄欖油和玉米油。然而,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的壹篇文章稱:研究發現,普通植物油會產生大量醛類化合物,對人體有致癌作用,可能比動物油更危險。

這讓大家都慌了。

對此,北京友誼醫院的營養師顧中壹說:不要驚慌!事實沒那麽可怕。這個實驗的溫度比油本身的煙點還要高,而且煮的時間比較長。文章中的壹些結論也有誇大和誤導的成分,不能作為確鑿的科學證據。

那麽植物油和動物油哪個好呢?

油脂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壹般來說,動物脂肪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可能會導致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對健康不利。植物油可能更有利於健康,其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對心血管系統更好。

當然,我們不必完全避免食用動物油。畢竟味道很好,有壹種特殊的風味,偶爾吃吃對身體也沒有壞處。

1,無多余

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的推薦,健康成年人每天烹飪25.30克油;飽和脂肪的攝入量不應超過每日總熱量的10%。如果換算成豬油,大概是50g左右。

2.多樣化

不同的油脂具有不同的脂肪酸組成和不同的營養特性。所以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欖油都可以混合使用。比如冷的時候用香油和橄欖油;炒菜時,用花生油;烤面包、黃油等。

3.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無益。根據國際專家組和公共衛生當局的建議,反式脂肪酸應控制在總攝入量的65,438+0%以下,日常生活中應盡量避免奶油、餅幹等含反式脂肪酸較多的食物。

無論是豬油還是植物油,只要不是過量攝入,都不會對健康造成風險。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學會科學用油,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安心享受油帶來的美味。

#零零計劃#

未經作者許可和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