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凱風
上海、深圳,改革開放的標桿。
01
近日,上海浦東新區要獨立設市的傳聞越來越離譜。
有說 浦東要脫離上海獨立設市,有說浦東要成立新的經濟特區,還有說浦東要成立新的直轄市 ……傳聞有多誇張,就有多荒謬。
這和去年深圳炒作成立直轄市的玩法別無二致。雖然謠言終究是謠言,但能帶動股價的迅速上漲和房價的蠢蠢欲動。
作為上海第壹經濟重鎮,浦東新區30多年來的發展成績極其亮眼,足以和深圳***同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試驗田載入史冊。
隨著深圳先行示範區獲批,承擔起新壹輪改革的重任;具有同等重要性的上海浦東新區,在新時代自然也會被委以重任。
事實上,早在2020年浦東新區30周年之際,高層領導就已透露,正在制定《關於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 社會 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 的意見》,將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今年年初公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出:
可見,浦東新區最大的利好當屬“現代化建設引領區”,而非獨立設市之類的傳聞。
02
浦東新區有多重要?
浦東是中國經濟發達的城區。 2020年,浦東新區GDP突破1.3萬億元,超過80%以上的二線城市,壹區堪當壹城。
浦東以全市1/5的土地面積,1/4的常住人口,創造了上海1/3的經濟總量、40%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50%的金融業增加值和60%的外貿進出口總額。
這些數字,體現出浦東強大的綜合實力,堪稱上海經濟的縮影。
浦東不僅有 國際金融中心 的強支撐,陸家嘴天下聞名;而且還有首屈壹指的 自貿區 ,內地第壹個自貿區厚積薄發,而臨港新片區更是承擔了 探索 “投資自由、貿易自由、資金自由、運輸自由、人員從業自由”的重任。
更關鍵的是,浦東還將以張江、臨港為中心,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的高新產業集群。
許多人以為上海只是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卻忽略了上海還是我國首屈壹指的 工業城市 ,擁有 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大飛機 等先進產業集群。
此前,浦東曾提出將重點打造“六大硬核產業”:
這正是上海高新產業的代表。
今年年初,工信部公布先進制造集群“國家隊”名單, 上海市集成電路集群、上海市張江生物醫藥集群上榜 ,而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的產業集聚地都在浦東。
以集成電路來看,2020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071.33億元,同比增長21.37%,占全國比重超過1/5。
目前,已有700多家集成電路重點企業落戶上海, 就雲集了 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微電子、中微公司、紫光展銳、上海矽產業、上海微電子、盛美半導體 等龍頭企業,以英特爾、高通、英飛淩為代表的外資企業紛紛落戶,形成了明顯的集群效應。
可以說,浦東代表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天花板。
03
我國有沒有可能新設直轄市或經濟特區?
先說直轄市。雖說深圳直轄的傳聞不絕於耳,而官方也已多次辟謠,當仍擋不住壹些人借此進行炒作。
事實上,深圳直轄概率可謂微乎其微。
因為這不只是深圳壹地的問題,不僅僅關乎深圳及周邊地區,更事關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經濟整體性以及國家經濟部署。
從廣東來看,深圳本身體量太小,土地資源不足,僅僅是深圳市升格為直轄市意義不大。若要直轄,只能將東莞惠州等地壹並合並入直轄範圍,壹旦如此,珠三角經濟圈就十去其半,顯然不現實。
從全國行政區劃來看,全國已有四大直轄市。北京上海乃是地位使然,天津則與北方經濟中心的 歷史 地位有關,重慶與三峽工程相關。從目前的政經局勢來看,我國似乎並無增加直轄市的充分理由。
深圳可能性極低,作為上海壹部分的浦東可能性更低。
04
至於經濟經濟特區, 浦東並不需要“經濟特區”這個名分。
1980年代, 我國壹***設立了5個經濟特區 。除了與深圳同批設立經濟特區的珠海、汕頭、廈門之外,還有1988年設立的海南經濟特區。
當時設立經濟特區,是在特殊的政經環境下,賦予這些地區以敢為人先的 探索 重任。如今40多年過去,深圳可謂壹飛沖天,但有些特區發展並不盡如人意。
可見, 特區之特,並非是給了特別政策或財政補貼,而是先行先試的 探索 權,需要趟地雷陣,需要直面各種矛盾和沖突 ,深圳2019年再次被賦予 社會 主義先行示範區,意義就在於此。
浦東也是如此。
1990年,浦東新區設立之時,為何叫“新區”而非“特區”?
《瞭望新聞周刊》曾經專題報道對此有過解釋:
所以, 浦東無論是作為新區,還是未來的 社會 主義引領區,其本身的地位和特色都是獨壹無二的,並不需要特區這個名頭進行加持。
未來,浦東要“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 社會 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範例”。
這是更高的定位,也是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