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諾門坎的炮聲停止了,兩國的戰爭狀態也隨著壹紙《蘇日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而結束,但新的條約抹不去舊的記憶,幾個月前隆隆的炮聲更不可能化為塵土,隨風飄散。
斯大林並沒有因為壹張紙條就對日本掉以輕心。事實上,自始至終,斯大林都不相信日本人。雖然遠東戰爭被撲滅,但蘇聯始終在遠東駐紮重兵。以1938年6月28日成立的遠東軍為例:
蘇聯遠東特種軍在蘇聯遠東地區部署的蘇軍戰役兵團。成立於8月1929。其領導機關以西伯利亞軍區18和19步兵部隊的機關為基礎,下轄遠東地區和布裏亞特。蒙古自治共和國和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的駐軍,以及從中部地區抽調的21和第35步兵師,負責指揮遠東艦隊(從1931更名為阿穆爾河艦隊),指揮官為V. K .布呂克。中東路事件,1929 9集團軍陣亡?65438+2月入侵中國東北,在通江、富錦、滿洲裏、紮賚諾爾、密山等地擊潰中國東北軍。此後實力不斷加強。1935年5月,在此基礎上成立遠東軍區和外貝加爾軍區。同年6月2日,遠東軍區改編為遠東特種軍。為了保證部隊供應,集團軍成立了專門的農墾軍,下轄幾十個集體農場。為了應對日本的威脅,6月28日,1938,集團軍擴編為遠東軍。
遠東軍由1、第2集團軍和哈巴羅夫斯克集團軍集群組成。1938期間,陸軍部隊(第39步兵團陸軍和空軍)在哈桑湖地區抗擊日本軍國主義者入侵蘇聯領土的戰鬥中獲得了戰鬥經驗。哈桑湖地區戰鬥結束後,根據工農紅軍總軍委(1938)8月31日的決定,撤銷遠東軍區機關。在陸軍的基礎上組建了紅旗獨立1和第二軍。由於日本在蘇聯邊境地區加緊備戰和日軍侵略,1940年7月,在赤塔軍區集群指揮機關的基礎上重新組建遠東軍區指揮機關(下轄紅旗獨立集團軍群1、第二集團軍群、15集團軍群和北方集團軍群)。1941年7月遠東軍增編兵種組建第25、35集團軍群,1942年8月編入空軍第9、10集團軍群,由陸軍各兵種、航空兵合成集團軍群組建。從1943年7月開始,各軍兵種組建的16軍也屬於這個軍事組織。1941?1945期間,遠東軍和太平洋艦隊的部隊始終處於戰備狀態,進行軍政訓練,按照邊防計劃構築防禦區域。在日本戰爭威脅最嚴重的時刻(1941?1942),陸軍1梯隊占領防禦,準備抗擊日軍入侵。衛國戰爭期間,遠東軍向蘇德戰場部署了23個師(包括16步兵師、2個騎兵師、4個坦克師和1摩托化師)、19旅(包括3個步兵旅、3個空降旅和13炮兵旅)和航空兵部隊。此外,還有超過65438+萬的額外士兵前往前線。
即使在莫斯科最危險的時刻,遠東軍的主力也沒有調動。相反,在西線最緊張的時刻,遠東軍不斷被編入新的技術兵種,使其更加強大,可見其在斯大林心中的地位。
至於蘇軍在遠東的兵力,根據林《關東軍與蘇軍遠東軍》壹書,從1941到1945,分別如下
41。6。22,703714
41。12。1,1343307
42。7。1,1446012
42。11。19,1296822
43。7。1,1156961
44。1。1,1162991
45。5。9,1185058
同時,關東軍總參謀部的猜測數字如下:
1945 65438+10月底75萬左右
65438+850000 4月底0945
65438+5月底0945,約1000000
6月底1945,約1300000
1945八月初,約1600000
雖然數字相差甚遠,但可以看出,戰爭爆發後,蘇聯在遠東的士兵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逐年增加,可見斯大林對遠東的重視和對日軍的警惕。
諾門坎之戰的另壹個積極意義就是徹底打消了日本關東軍的囂張氣焰,日軍就沒人再喊了?壹個日本師抵得上三個蘇聯師?相反,日本參謀團在計算日蘇兵力時,會用1: 1甚至2: 1仔細計算。也就是說,日軍要想進攻遠東的蘇軍,必須集中蘇軍兩倍以上的機動兵力。
可惜諾門坎兩年後,太平洋戰爭爆發,精銳的關東軍不斷調遣。不僅關東軍始終沒有機會達到兩倍於蘇聯的實力,就連自己的實力也在不斷削弱。反而是擔心蘇聯的突然襲擊。
?
諾門坎,斯大林的剛毅和堅持,為蘇聯打了六年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