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家鄉後,在不遠的六安市讀書。對於我這樣壹個窮學校畢業的窮學生來說,大學生活無非就是吃喝拉撒睡,大家都知道。另外我們學校有句話:中國政教,吃飯睡覺~ ~所以我的大學生活基本上是壹路伴隨著吃吃吃。六安的街邊小吃,時隔多年依然是幾件珍品。
在六安,我第壹次愛上的食物是學校門口的鹵乾子和鹵面筋。對於鹵菜來說,好壞的關鍵在於鹵底。壹口大鍋,紗布裹五香八角等鹵汁,配醬油、精鹽、糖和少許水,整塊豆幹和水面筋洗幹凈後放入鍋內。大火熬制後,湯汁越來越濃,再用小火燉壹夜,直到原本緊實堅韌的豆幹變得軟嫩,口感緊實堅韌的面筋入口變得脆嫩,面筋中夾雜著豆幹的鮮味。這樣壹小碟香噴噴的豆腐幹和面筋,按照個人口味配以香油和香醋。早起晚歸的人,不管是吃面條還是稀飯,都可以吃幾個菜。
重口味的人可以走遠壹點,雲麓街頭的臭混蛋也是眾所周知的。據說這種臭烘烘的豆腐幹已經代代相傳很多年了。它通常聞起來臭,吃起來香。別人說最好吃的臭豆腐在長沙,我覺得六安的臭豆腐幹壹點也不遜色。街上搭起了油鍋,整齊包裝的臭烘烘的幹果堆在壹起。隨著制作人的筷子在油鍋裏歡快地上下滾動,不過幾分鐘,壹碗又香又臭的幹果就端上來了。炸好的幹果,外黑焦脆香,內白嫩軟脆。這個時候就要用特制的醬料來拌。醬料以香椒制成的辣醬為主,輔以蔥花、香菜,澆上少許香油。果脯卷在醬碟上,外脆裏嫩好吃。吃壹口就能讓人閉上眼睛回味無窮。
去六安的時候,沒有吃到裕興發牛肉湯,是壹大遺憾。那時候學校門口有個分店,不想去食堂的時候會請三五個朋友壹起吃。成立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的裕興發,其特點是湯底鮮香麻辣。放進喉嚨就能直接刺激妳昏昏欲睡的味蕾。它的標準是壹直冒著熱氣的大鍋和十裏飄香的牛肉湯鮮香。它由優質的牛肉火腿制成,提前燉至完全煮熟。有多年經驗的師傅將其切成薄如蟬翼的牛肉片。粉絲是用結實的紅薯粉絲做的,不會不斷糊。加幾千塊絲,壹把痱子,壹個大漏勺,放在熱大鍋裏燙壹分半鐘,再拿出來倒壹勺。師傅大手抓了六塊牛肉,端著這碗香噴噴的牛肉湯,來了兩塊裕興發特制的脆皮煎餅。頭上冒汗,咽口水咽不下去,幾分鐘後,咽下壹碗湯,痛快!
對於口味清淡的,我們還有六安地方特色的涼皮可以選擇。夏天的傍晚,我們出來逛街,拐到了長青路上的壹條街,那裏藏著老六安最有名的涼皮攤。壹張桌子,幾張小板凳,壹個蜂窩煤爐,壹口鋼筋大鍋,湯底,裏面燉著涼皮。這個看起來很不起眼,不起眼的涼粉攤,味道真的很不錯。在賣涼皮的大媽面前,擺著幾口大鍋,裏面裝著涼皮、面團、牛筋面、米線、海帶、黃瓜絲、豆芽、蔥香菜等原料和調味品。根據每個人的口味自由選擇,加壹大勺湯底,加壹點香醋,壹勺辣醬,幾滴香油,壹點花生米。用大筷子將碗攪拌均勻三次。涼皮深受男女老少的喜愛。平時旁邊坐著的人比坐著吃飯的人多。深愛他們的人,可以喝湯加水吃壹整碗涼皮。如今,隨著城市的發展變化,長青路的涼皮店早已搬走,人們搶著吃涼皮的奇觀很難再現。
除了以上美食,強烈推薦東街的炒面和麻辣蝸牛。肉絲、蔬菜、豆芽、蘑菇絲炒面好吃,鮮甜。面條勁道,菜香,豆芽爽口。看似簡單,但對烹飪和烹飪技術要求極高,讓人欲罷不能。麻辣田螺,原本堅韌的田螺在麻辣的湯汁中慢慢熬煮,壹口壹口,慢慢挑,小心捏,正宗的食客都知道,只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品嘗到用胡椒、香醋、精鹽、醬油等調料浸泡十幾個小時的螺螄肉的精華。五排的拉面,不起眼的小門面,師傅手工拉面,滿滿的面筋,牛肉面,牛肚面,雞湯面,肉絲面,雜羊肉面。選擇余地很大,可以再挑食,找到自己喜歡的。另外,六安本地的美食品牌煲仔王,店裏的酸辣湯壹定要嘗嘗。酸辣鮮香,湯料十足,肉絲、豆腐、冬筍、鴨血等。,並且煮到入口即化的程度,這樣填完後還可以再來壹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