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雞是壹種優質育肥雞,因產於海南省文昌市而得名。據說文昌雞最早出自本市潭牛鎮天賜村。這個村子裏到處都是榕樹,榕樹的種子營養豐富,小雞啄來啄去,所以身體極好。個體不大,重約1.5斤,皮毛光亮,翅足短,體圓扁,皮薄滑,肉肥。海南人吃文昌雞,傳統的做法是切(也叫“白切”)。
最能體現文昌雞的原味,鮮美嫩滑。同時,雞油雞湯米飯俗稱“雞飯”海南人稱之為“吃雞飯”,其中就包括煮雞。白切文昌雞在海南用於宴會、便餐或家庭菜肴。在香港和東南亞都是德高望重,名聲在外。
特點:盤美,色淡黃亮,皮脆肉嫩,佐料食用,入口香滑。
海南“四大名菜”之壹的東山羊
東山羊產於萬寧縣東山嶺。它的毛色是黑色的,它的肉和脂肪湯是厚和油膩的。其美味據說是因為羊吃了東山嶺茶等珍稀植被所致。董山羊自宋代以來享有盛譽,壹度被列為“貢品”。董山羊的吃法很多,紅燒董山羊、清湯董山羊,各有特色,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特點:色澤金黃,盤整齊,肉脆爛,潤滑適口,香味撲鼻,非常好吃。
海南“四大名菜”之壹的嘉積鴨
嘉吉鴨,俗稱“番鴨”,是早年瓊籍華僑從國外引進的優良鴨種。它最早在瓊海市嘉積鎮繁殖,以該鎮嘉祥街壹位丁居民飼養的番鴨最為著名。養鴨方法特別講究:首先給小鴨子餵淡水魚、蝦、蚯蚓、蟑螂。大概過了兩個月,小鴨子的羽毛剛出現的時候,就被關在小圍欄裏縮小活動範圍,和大米、米糠混在壹起揉成小塊餵養,20天就長成肉鴨了。特點是鴨肉厚,皮白而脆,皮與肉之間有壹層薄薄的脂肪,特別甜。
嘉吉鴨的烹飪方法多種多樣,但以“白剁”(又稱“白切”)最為著名,因為它最能體現原味。
特點:皮白肉厚,香氣誘人,佐料助味,爽口酥脆,耐人尋味。
海南“四大名菜”之壹和樂蟹
“樂和蟹”產於海南萬寧市樂和鎮。它以堅硬的外殼和脂肪糊而聞名。與文昌雞、雞鴨、東山羊並列為海南四大名產。樂和蟹的烹飪方法多種多樣,蒸、煮、煎、烤,各有特色,尤其是“蒸”,既保持了原汁原味的鮮,又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美。
特色:這道菜主要突出“樂和蟹”的原味。它的蟹肉鮮嫩,奶油黃似鹹蛋黃,配以發酵的姜醋食用。極其美味,營養豐富,具有“補骨髓、養肝陰、補胃液、養筋活血、治壞疽、愈核”的藥用功效。
海南不僅有四大名菜,還有許多美味的小吃。
海南清補涼:壹碗清補涼是壹幅搖曳的畫。色彩在宣傳中是含蓄內斂的美麗。紅紅的西瓜,暗紅的紅棗,長長的紅色通心粉,灰白色的木耳花,可愛的綠豆,飽滿的鵪鶉蛋,都是跳躍的色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性質溫和,具有清熱解毒、潤腸、健脾、潤肺、降脂、美容的作用。甜而不膩,滑而潤喉,涼涼可口。深受各省遊客的喜愛和好評,吃完還想再吃。
海南粉:海南粉潔白如雪,細膩如絲。北方叫“涼拌”,海南叫“鹵粉”。加入炒花生、炒芝麻、豆芽、肉絲、香油、酸菜,清香撲鼻,回味無窮。吃完後再加壹勺海螺清湯,更是鮮美無比。海南粉是海富地區的傳統小吃。
海南蘿蔔糕:海南地方傳統小吃。民間的做法因地而異,但都是需要糯米糊和白蘿蔔絲為主料,其他輔料可以隨意變換,可以因時而變,蒸炒,也可以先蒸後炒。
李的竹筒飯:竹筒飯是用新鮮的竹筒裝上米飯和調料做成的壹種熟食。它通常是在李的家人不在家,在山裏打獵或招待客人時烹制的。它不僅僅是在山區的野外烹飪或在家裏用木炭烘烤。現在,廚師在傳統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和完善,擺上了宴席餐桌,享有很高的聲譽,成為海南著名的風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