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川菜歷史文化悠久,對於川菜的歷史妳了解多少

川菜歷史文化悠久,對於川菜的歷史妳了解多少

川菜發源於我國古代的巴國和蜀國。它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從春秋至西晉的雛形期,隋唐到五代有教大的發展,特別是秦漢兩代,物產豐富的“天府之國”得到更大發展,兩宋時出川傳至各地,至清末民國初年形成菜系四個階段,之後,從辛亥革命到抗戰,中國烹飪各派交融,給川菜以深刻的影響,使之更加豐富。

川菜的出現可追溯至秦漢,早在壹千多年前,西晉文學家左思所著《蜀都賦》中便有“金壘中坐,肴隔四陳、觴以清酊,鮮以紫鱗”的描述。唐宋時期,川菜更為膾炙人口。詩人陸遊曾有“玉食峨眉木耳,金齏丙穴魚”的詩句贊美川菜。在宋代已經形成流派,當時的影響已達中原。宋代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卷4《食店》記載了北宋汴梁(今開封)“有川飯店,則有插肉面、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元、明、清建都北京後,隨著入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廚師前往成都落戶,經營飲食業,因而川菜又得到了進壹步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的主要地方菜系。

唐代詩仙、詩聖都和川菜有不解之緣。詩仙李白幼年隨父遷居錦州隆昌,即現在的四川江油青蓮鄉,直至25歲才離川。在四川近20年生活中,他很愛吃當地名菜燜蒸鴨子。廚師宰鴨後,將鴨放入盛器內,加酒等各種調料,註入湯汁,用壹大張浸濕的綿紙,封嚴盛器口,蒸爛後保持原汁原味,既香且嫩。天寶元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寵愛,入京供奉翰林。他以年輕時食過的燜蒸鴨子為藍本,用百年陳釀花雕、枸杞子、三七等蒸肥鴨獻給玄宗。皇帝非常高興,將此菜命名為“太白鴨”。詩聖杜甫長期居住四川草堂,在他《觀打魚歌》中唱出了關於“太白鴨”的贊美詩歌。宋代川菜越過巴蜀境界,進入東都,為世人所知。

元、明、清建都北京後,隨著入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廚師前往成都落戶,經營飲食業,使川菜又得到進壹步發展,逐漸成為我國的主要地方菜系。明末清初,川菜用辣椒調味,使巴蜀時期就形成的“尚滋味”、“好香辛”的調味傳統,進壹步有所發展。清乾隆年間,四川羅江著名文人李調元在其《函海?醒園錄》中就系統地搜集了川菜的38種烹調方法,如炒、滑、爆、煸、溜、熗、炸、煮、燙、糝、煎、蒙、貼、釀、卷、蒸、燒、燜、燉、攤、煨、燴、淖、烤、烘、粘、汆、糟、醉、沖等,以及冷菜類的拌、鹵、熏、腌、臘、凍、醬等。不論官府菜,還是市肆菜,都有許多名菜。清同治年間,成都北門外萬福橋邊有家小飯店,面帶麻粒的陳姓女店主用嫩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醬等烹制的佳肴麻辣、鮮香,十分受人歡迎,這就是著名的“麻婆豆腐”,後來飯店也改名為“陳麻婆豆腐店”。

壹般說來,現代川菜的醞釀時期大約可確定為1861-1905,它開始於清鹹豐、同治時期。現代川菜的定型時期大約從1906年到1937年,即從清末新政時期開始,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