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活血化瘀類藥物
來源:馬錢子。
馬錢子科的馬錢子。
拼音:馬倩字
拉丁語:馬錢子
中文:馬錢子,東按鈕
別名:沫沫鱉、鬥(集)、(本草綱目)、(原始本草)、(求原始本草)、(求原始本草)、大、方八(中草藥手冊)。
處方名稱:馬錢子、馬錢子、生馬錢子、制馬錢子、炙馬錢子、砂炙馬錢子、油炙馬錢子、水炙馬錢子等。
處方中所寫的馬錢子、馬錢子指的是生馬錢子。將原藥去雜,將羊毛磨成粉末入藥。劇毒,使用時要小心。
沙炙馬錢子或稱炙馬錢子。為了清洗馬錢子,用砂炒至裏面腫脹成褐色,取出入藥。毒性降低。
油煎馬錢子又叫油煎馬錢子。為了取出幹凈的馬錢子,當它在植物油中炸至內部呈棕色時。毒性降低。
水炙馬錢子的制備方法是將馬錢子加水煮沸,加水浸泡,切片,幹燥。由於沸騰溫度低,其毒性不能大幅度降低,用量要小。
制馬錢子是用沙、油、水炮制的馬錢子的總稱。
藥用部分:成熟種子
植物形態:常綠喬木,高10 ~ 13m。葉對生,柄;葉片寬卵形,先端銳尖或稍凹,全緣,革質和發亮,有5條主脈和3條稀有脈。聚傘花序頂生,花小,白色,近無柄;花萼先端5裂;花冠管狀;雄蕊5,沒有花絲;子房上位,花柱類似花冠。漿果呈球形,直徑6 ~ 13厘米,成熟時橙黃色,表面光滑。種子3 ~ 5粒以上,圓盤狀,密被銀毛,種柄生於壹側中央。
藥材特征:種子扁圓形,紐扣狀,常壹側微凹,另壹側微凸,直徑1.2 ~ 3~6mm,厚3~6mm,表面灰綠色或灰黃色,密被匍匐的銀灰色絲狀毛,由中心向四川散發。底面中央有壹個點狀突起的種臍,邊緣有壹個珠孔。質地堅硬,胚乳黃白色,角質,心形子葉,平行切面可見5-7條葉脈。它沒有氣味,味道極其苦澀。
原產地:馬錢子:印度、越南、緬甸、泰國、斯裏蘭卡(雲南馬錢子:雲南)
采收加工貯藏:9 ~ 10月采收,采摘成熟果實,取出種子,洗凈附著果肉,曬幹。打磨去毛後,磨成粉。
炮制方法:馬錢子粉:取砂,放入鍋中炒,加入洗凈的馬錢子,炒至暗黃色膨脹,取出,篩去砂,刮去毛,研成粉末。油馬錢子:取幹凈的馬錢子,加水煮沸,撈出,用水浸泡,撈出,刮去皮毛,略幹,切成薄片。另外,取少許香油,放入鍋中加熱,放入馬錢子片,炸至微黃,取出放涼。《綱要》:“或雲用豆腐使之有用。”
性味歸經:苦、寒、毒。①綱要:“苦、寒、毒。”②原始本草:“苦、寒、毒。”入肝脾經。
主治:通絡止痛,散結消腫。用於風濕、麻木、癱瘓、跌打損傷、癰腫疼痛;小兒麻痹癥後遺癥,風濕性關節痛。麻木癱瘓、重癥肌無力等。
主治:治療咽喉腫痛、癰腫、風痹、骨折、面癱、重癥肌無力。1.通絡止痛:用於治療風濕頑痹或攣縮麻木。2、消腫散結:用於治療外傷、腫痛、癰腫。近年來用於治療多種癌癥,有壹定療效。3.治療脊髓灰質炎後遺癥、腰椎間盤突出、三叉神經痛、類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瘀血疼痛、風寒濕痹、全身關節麻木和癌癥。
用法用量:口服:炮制後制成丸劑、散劑,每日0.3~0.6g(大劑量0.9g)。外用適量,研末塗抹,或泡水、醋研、油煎,或煎服塗抹。禁忌編輯這壹段不適合生吃,長時間多服;體質虛弱及孕婦禁用。過量中毒可引起肢體震顫、抽搐、呼吸困難,甚至昏迷。《本草經》:“氣血虛弱、脾胃虛寒者不宜用。”有毒馬錢子含有馬錢子堿,5 ~ 10毫克即可使成人中毒,30毫克即可致死。有報道稱,馬錢子治療白喉的總劑量達50.54毫克,引起中毒。也有因服九丸還生丹(主要由馬錢子和地龍組成)或7丸馬錢子中毒致死的情況。中毒癥狀編輯:頭痛、頭暈、煩躁、呼吸加快、肌肉痙攣、吞咽困難、呼吸加重、瞳孔縮小、胸悶、呼吸不暢、全身緊縮、伸肌和屈肌同時極度收縮、聽覺、視覺、味覺、感覺過度敏感等。,隨後出現典型的驚厥癥狀,最後呼吸肌僵硬窒息。中毒搶救編輯此段為輕度中毒,無明顯抽搐。
1綠豆100g,生甘草100g,水煎服勤。
②蜂蜜6g,綠豆120g,甘草30g,水煎勤服。
中度中毒伴明顯抽搐
防風6克,甘草65438±00克,鉤藤65438±02克,生姜5克,熏制青菜2克,水洗或水煎服。
嚴重痙攣
蜈蚣3條,蠍子6g,研完服壹次(兒童減)。這壹段①出自《本草綱目》:“木龜,匍匐,夏開花,七八月結果如樓,青熟,亦如木龜。它的核比木龜的核小,顏色是白色的。”②《本草綱目》:“木鱉大如木鱉,圓扁,毛白,味苦。如果鳥中毒了,會麻木,會急死;如果壹只狗被它毒死,它會痛得心碎而死。如果誤服,會使四肢攣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