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壹柿十藥”?柿子,壹種很好的水果,可以刺激食欲,補充各種營養,促進營養的吸收,補充熱量,對身體的作用比較多。
但“壹柿十藥”的說法相對誇張。柿子畢竟只是壹種食物,並不會起到什麽治病的作用,需要客觀公正的看待。
柿子不能和酸奶壹起吃?“柿子+酸奶”不能壹起吃的說法,屬於典型的“柿子和高蛋白食物相象論”。有人說柿子+酸奶會引起胃石,也有人說柿子+酸奶會在半小時內死亡。真相是什麽?
對於這種說法,原理是這樣的:酸奶是由鮮牛奶發酵而成,本身就是壹種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雖然在酸奶的制作過程中,乳酸菌會消耗牛奶中的部分蛋白質,將其轉化為乳酸菌的蛋白質),而柿子富含鞣酸(單寧酸),尤其是在未完全成熟的柿子中,含量非常高;這時候,問題來了。當身體同時攝入柿子和酸奶時,這兩種物質很容易發生反應。鞣酸+蛋白質=不溶於胃酸的沈澱物質;此外,鞣酸進入體內(胃)後,容易使消化道內的酶失去原有的活力,影響正常的消化能力,導致消化不良,更嚴重的會出現胃結石、死亡等危害問題。
這種反應真的會發生嗎?同時吃柿子和高蛋白食物會中毒,半小時死亡,結石的理論不靠譜。最需要考慮的也是用量。
從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平時吃柿子和酸奶的數量,完全不會導致消化不良;比如,即使妳壹次吃了十個柿子,十斤酸奶,妳可能會有壹些“消化不良”的問題,但如果妳稍微調整壹下飲食,過壹段時間就會恢復,不會出現演講中提到的“結石、死亡”等問題。
值得註意的是,從根本上來說,即使妳吃了很多柿子,吃了很多酸奶,它們也根本不會形成“毒素”,所以不會有死亡這樣的嚴重危害。壹般只有攝入毒素等有害物質後,生命健康才可能受到威脅,就像妳聽說過的“砒霜中毒”。
就此而言,“柿子+酸奶=石頭/死亡”的傳言是謠言。對於正常人來說,只要科學食用,是沒有問題的。
柿子和香蕉壹起吃容易“生病”?註意這個言論,其實“謠言原理”還是我們熟悉的那種。都說在江湖上壹起吃柿子和香蕉,容易在胃裏“結塊”,會導致胃腸道運行不正常,繼而出現胃腸消化系統疾病,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其實這個問題和其他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是壹樣的。假設壹次性攝入“巨量”香蕉,蛋白質可能與柿子中的鞣酸等物質發生“反應”,影響正常消化吸收;但考慮到正常人每天吃香蕉的數量和壹次性吃柿子的數量,中毒、胃結石、死亡的風險太低,完全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件”。
請理解;其實除了酸奶和香蕉,還有很多言論說柿子不能和螃蟹、大蝦、紅薯、牛奶等食物壹起吃,但原理都差不多。所謂的“消化不良”和“胃石”不會簡單的出現。請客觀看待他們。“幾千個反應看量,說起來都是謠言。”
為什麽總有那麽多“柿子+”的詞?如果妳仔細觀察,會發現每當柿子上市,總會跟上“N多柿子論”,原因有三。壹是因為柿子本身的“小缺陷”(鞣酸較多),有“被黑”的資本;第二,大家真的很喜歡吃柿子,所以和自己息息相關的評論自然會傳播的很快;第三,可能存在壹個“商業利益驅動”的問題。
柿子本身就是壹種“難消化的食物”:柿子之所以“難消化”,是因為它含有大量的鞣酸,而且它有壹個特點,就是能凝固蛋白質。假設人體壹次性攝入大量單寧酸(可以滿足相關反應的量),胃中的蛋白質在胃的特殊環境下(胃酸)會與這些單寧酸相互作用,破壞蛋白質分子的“三級結構”(蛋白質具有三級結構,壹級結構是蛋白質的基本單位,二級結構是氨基酸分子脫水形成的多肽分子, 三級結構是由多肽分子組成的空間扭曲的分子鏈,決定蛋白質的活性,最終形成不溶性沈澱,從而影響胃的正常工作。
對於正常人來說,雖然壹起吃沒問題,但是“吃錯了”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柿子,怎麽吃比較省心?柿子限量食用更安全:對於柿子來說,由於其中含有較多的鞣酸類物質,容易增加胃腸道的負擔。對於正常人來說,建議壹天吃1-2塊,適量吃很好吃,但過量就會變成“負擔”。
另外,不同的人要區別對待。對於有慢性胃病或糖尿病的人,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時間,適量食用;尤其是“缺鐵性貧血”患者,食物也要限量(鞣酸會影響礦物質鐵的吸收)。
吃柿子不禁食更安全:腹部沒有食物。當胃中的胃酸遇到柿子中的鞣酸,無疑會增加胃中的酸度,加重對胃黏膜的刺激。出於安全考慮,建議飯後半小時吃柿子。
吃柿子要學會選擇:柿子皮中的鞣酸含量較高,未成熟的柿子鞣酸含量也較高。綜合來看,請選擇“熟柿子”和“不帶皮的柿子”。
吃完後請漱口:柿子誘惑味蕾,因為含有大量糖分,但糖分過多容易增加牙齒風險(齲齒)。對此,建議吃柿子後可以適當“刷牙漱口”。
“柿子”沒有錯,只是比較特殊(單寧酸)。無論是酸奶、香蕉、螃蟹等食物,請拒絕相信壹起中毒致死的說法。以柿子為例。“食相克”是不存在的,影響妳正常飲食是浪費時間。這個問題不需要糾結。希望妳吃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