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養基制備
馬鈴薯200克,瓊脂粉20克,葡萄糖水20克,二鹽酸鉀1克,水1000毫升作為母培養基,分裝,滅菌,制備斜面培養基,接種,在25℃培養箱中成型7 ~ 10天,備用。
原始種子培養基配方
配方壹:棉籽殼78%,白糖1%,麥麩20%,石膏1%,料水比為1: 1.4。
配方二:棉籽殼96%,玉米粉3%,糖1%,料水比1: 1.4。
配方三:小麥98%,白糖1%,石膏1%(小麥用冷水浸泡6-8小時,充分吸水,然後不動粒煮沸,撈出瀝幹,然後定量分析,加入填縫石膏和白糖,攪拌,裝瓶,滅菌,備用)。
棉花營養素,栽培培養基的秘方,混合後應立即罐裝。裝罐時應同時夾住,並裝在瓶肩處。材料松緊要適宜,下部略松,上部夾緊,以利於菌類生長,避免水分揮發。裝罐後,將料面磨平,然後用錐形木棍在管理中心紮壹個接種孔,將瓶壁清理幹凈,用聚丙烯塑料薄膜將瓶塞封裝好,用繩子紮緊。高壓蒸汽滅菌,65438±0kg/cm3,高壓65438±0.5小時。自然壓力滅菌,SAIC馬達後6-8小時。
接種和培養
當進料溫度降至17 ~ 18℃時,即可進行孕育。每個斜坡疫苗接種五瓶原始種子。原種接種栽培種,壹瓶接量可以稍大。用三顆麥麩種子的秘方,壹瓶接種10粒。在20 ~ 25℃下成型30 ~ 40天即可蓋瓶。
抓撓細菌和眼淚
菌絲長滿瓶子後,撕掉塑料薄膜,刮掉表面的老菌絲。抓菌的目的是讓菌絲接觸新鮮空氣,促進菇蕾越來越整齊。如果老菌絲產生的菌膜不夠,就不用撓菌了。用6 #細鐵絲將細菌刮成小耙子,然後在酒精噴燈上滅菌。或者用酒精棉球消毒殺菌。抓完菌後,將培養料抹平,否則松散的培養料容易脫水幹燥。
。蘑菇生產管理
細菌刮開之後就不會再封了。可以在瓶塞上蓋壹層濕漉漉的報刊,始終保持報刊濕冷,但不要馬上在培養料上灑水。此時室外溫度降至8 ~ 10℃,空氣濕度85% ~ 90%,室內應保持黑暗。經過8 ~ 10天的超低溫溶液,培養基變成乳白色,出現水球賽,也就是“黃曄葉”的出菇狀態,此時保濕補水最重要(如果曬幹,菇蕾會枯萎死亡)。再過5 ~ 6天,幼菇就能長出瓶塞了。為了更好地延伸梗,在出菇期間,在瓶塞上加了壹層紙套。
栽培季節的選擇: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金針菇的孕育特點,分配適宜的栽培季節是保證高產優質的關鍵。南方栽培期壹般為11至次年3月,北方氣候極寒,栽培期可從秋季開始至次年5月。如果利用別墅地下室或者I型人防工事進行修煉,時間可以適度增加。
栽培場地的選擇:栽培金針菇的場地應選擇清潔、自然通風、遮蔭、保濕、補水等特點的自然環境。室內應設置養殖架,每個養殖架有5-6層,層與層之間的間隔為45-50 cm,養殖架之間的過道為60 cm,便於實際操作和管理。
培養基的配制:以木屑、棉籽殼、甘蔗渣、玉米稭稈、小麥稭稈、稻殼為主要原料,添加壹定量的谷殼或麥麩、糖和填縫石膏,可配制成培養基。其制備為:主料73%,谷殼或麥麩25%,糖1%,填縫石膏1%。配制時各種原料按制劑混合,含水量65%,pH 6.5。然後放入玻璃瓶或包裝袋中,並系上瓶塞或封袋。
滅菌接種:裝車後,將瓶、袋放入高壓滅菌器或自然壓力滅菌爐中滅菌。高壓蒸汽滅菌在1.5kg/cm2的工作壓力下持續1-1.5小時,自然壓力滅菌在100℃下持續6-8小時。當進料溫度降至25℃時,按照無菌操作原則,將疫苗連接在瓶或袋中。
菌絲培養:接種後,將瓶、袋移入成型室,放在培養架上,保持溫度在23-26℃,促進菌絲盡快萌發移栽,密封料面。在3-4天內,當菌絲萌發並生長到培養基中時,溫度應降至20℃左右,以促進菌絲內的旺盛生長和發育。半個月後,蠶絲可以長到壹半以上的水瓶或包裝袋,溫度可以降到18-20℃,通風改善,每天1-2次。經過25-30天的成型,菌絲可以用瓶子和袋子蓋起來,然後就可以轉蘑菇生產管理方法了。
蘑菇生產管理方法
菌絲滿瓶滿袋後,立即取下瓶蓋或取下袋子。取下舊接種塊,刮開料面,用廢報紙蓋好瓶封袋,每天澆水1-2次,保持報紙濕潤。溫度控制在13-16℃,氣體和空氣濕度保持在85-90%。當培養基表面出現褐色水滴時,大約壹周就產生蘑菇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