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秋節是什麽!人們在中秋節做什麽?

中秋節是什麽!人們在中秋節做什麽?

鬼節

當今世界各大重要宗教的教義可能有些不同,但都承認有鬼。

中國自商朝以來就相信鬼神。雖然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和鬼之外還有神和地球人,但他們都以“人和鬼”為中心信仰。

中秋節是壹個與人和鬼密切相關的節日。因此,我們將從中秋節的起源、傳說、意義及相關活動來探討屬於鬼月的7月15日中秋節。

(壹)中秋節的由來

“中原”這個名稱起源於北魏,中原節也叫“鬼節”或“夢蘭盆節”。據《五雜誌》:“道經以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夏媛。《修行經》上說:“七月中旬元日,地方官降,人間善惡已定,於是道士夜間誦經,犯人免於饑餓。這壹天,佛教還舉行超越法會,稱為“ULLAMBANA”(印度字),即夢蘭會。夢蘭盆的意思是倒掛,人生的痛苦就像壹只蝙蝠倒掛在樹上,吊著,很慘。為了使眾生免受倒掛之苦,就要念經,要給鬼鬼食物。這與中國的鬼月崇拜不謀而合,於是中秋節和夢蘭會同時流傳下來。

(2)中秋節的傳說

關於中秋節有許多傳說。最重要的壹條是,閻羅王每年農歷七月初壹打開鬼門關,放出壹群不被崇拜的鬼魂在死者中享用人們的供品。七月的最後壹天,在鬼門關再次關閉之前,這些鬼魂不得不返回冥界。所以七月也被稱為鬼月。木蓮救母的故事:佛祖弟子中,法力最高的木蓮思念死去的母親。他用自己的神奇力量,看到母親活著的時候因為貪婪得到了回報,死後陷入惡靈,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穆玉蓮用他的神力把它變成食物,給了他的母親,但她的母親並沒有改變她的貪婪。當她看到食物來了,她害怕其他惡靈會搶走她的食物。食物壹饞,馬上就變成了木炭,吞不下去。雖然穆玉蓮有神奇的力量,但作為人類的兒子,她不能救她的母親,這是非常痛苦的。請問佛祖怎麽辦?佛陀說:“七月十五日是夏天最後壹天定身修行,充滿法與善。這壹天,巷中僧人的菜肴種類繁多,功德無量。有了這種同情心,他們就能拯救死去的母親。這就是臺灣省普渡崇拜“好兄弟”的由來。

(三)中秋節的意義

從有關中秋節的傳說中,我們可以深刻地認識到,中秋節的祭祀具有雙重意義,壹是為了緬懷祖先而表現孝順,二是為了弘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這都是從惻隱之心的角度出發,很有人情味。所以在慶祝中原的同時,要擺脫鬼的觀點,期待互愛。

(4)與中原有關的活動。

7月15日下午,大家開始準備黃昏時分的大拜拜。壇上擺了上百盤各種祭品和水果,殺了幾十頭甚至上百頭豬,米粒被卡車運了上來,魚山、內山巍然聳立,與“烹”無異。此外,還邀請僧人或道士上壇念經,引渡孤魂野鬼,回歸天地,有時還會表演取道鐘旭捉鬼等民間戲文。

夢蘭本法會——7月15日是佛教所謂夏季定身修行的最後壹天,充滿了法善。在這壹天的法會中,僧人誦經,為僧人提供各種服務,功德無量。

除了祭拜信眾、參加夢蘭法會外,還有“搶孤兒”、“放水燈”、“擺花燈”等藝術文化活動。雖然這些活動不是每年都在各地舉行,但它們仍然是中元節備受關註的藝術和文化活動。

從悲天憫人的角度來說,可以說孤魂野鬼是沒有祭祀的,每年中秋節祭拜他們是很有人情味的。因此,我們應該利用這個節日來宣傳“博愛”,展示“追求未來”,弘揚“慈善”的情懷,這樣才有實質性的教育意義。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但最著名和廣為流傳的是目連救母親的故事。從前有個孩子叫木蓮,被藏王菩薩從家裏引渡出來,母親死後因為歐打和尚,浪費糧食等種種過錯被送進了地獄。慕蓮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她媽媽正在六堂“倒吊”。目連智窮力竭,向釋迦牟尼佛求助。佛祖解釋了目連母親生前的過錯。她要吃飯,就得在7月15日準備各種快餐,供養十大和尚。穆蓮被依法執行後,她媽才真正從餓鬼的煎熬中解脫出來。後來,這種形式逐漸演變成了民間的中原普渡。

在佛教中,中秋節被稱為“笠原節”,“笠原節”壹詞來源於梵文Ulambana,原意為“拯救顛倒”。南北朝時,有人把“笠原盆”解釋為“裝飾精美的盆”,於是競相用木竹雕刻精美的圖案,這應該是佛教徒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