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經常被廣告語言所欺騙。
李女士的兒子今年剛滿3歲,看起來比其他同齡孩子矮很多,身體瘦弱,頭發稀疏,被診斷為營養不良。李女士說,孩子斷奶後和爺爺奶奶壹起生活,壹直吃不好。有壹天爺爺看到“營養快線”飲料的廣告,就給孫子買了。結果就成了習慣。孩子現在每天喝3-4瓶營養快線,米飯水果基本不碰。
“甜奶純汁,15種營養,壹步到位!沒時間吃早餐就喝營養快線吧!”李女士坦言,這個廣告就像描述壹種營養豐富的母乳替代品,很難不動心。還有類似“困了,累了,還要喝紅牛!”廣告語讓紅牛成為很多人熬夜的必備飲品;“濃湯寶十五分鐘就能做出湯,營養又美味”的口號吸引了很多沒時間做飯的家庭主婦。薯片“不炸”的說法也是誤導。
細數身邊的電視食品廣告,總能挑出壹兩個與健康生活習慣背道而馳的問題。中消協秘書長助理王千虎說:“這些廣告語壹開始沒有太大問題,但仔細想想就會在營養健康方面產生誤導。廠商要多為消費者著想,註重細節。”
專家點評廣告健康誤區
對於上述廣告標語,專家表示,消費者壹不小心就很容易落入商家設下的陷阱。
“沒時間吃早餐,就喝營養快線!”很多人對這句話的直接反應是“壹瓶營養快線可以代替壹天的早餐。”廣西營養學會副理事長馬利平教授認為這種廣告語言非常不合理。“除了少量牛奶,營養快線都含有添加劑等化學物質,壹瓶營養還不如壹杯豆漿。”
馬利平說,正常人的早餐標準應該是主食50-70克,壹些高蛋白食物,少量水果蔬菜。營養快線這種飲料,不僅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反而會讓人攝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劑。長期飲用會導致營養不良,嚴重損害機體免疫力。所以營養快車根本不能代替早餐。
“困了,累了,還要喝紅牛!”有研究說,在人體極度疲勞的情況下,不適合大量飲用紅牛等功能性飲料。壹個英國人在連續喝了四罐後死於心臟病。馬利平說,紅牛等含咖啡因的飲料可以在壹定程度上緩解疲勞,但在疲勞或困倦時立即飲用,會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壹系列影響,導致心血管疾病。
聲稱“十五分鐘就能把湯煮好,健康營養”的濃湯寶,其實包括增味劑、食用香精、白糖、增稠劑、香料等。配料表上除了豬骨粉和豬骨髓油,其營養價值完全是家裏煮的湯不能比的。如果消費者被廣告語言誤導,在煲湯時經常使用濃湯寶,就會讓“喝湯吸收營養”變得毫無意義。中國烹飪協會食品營養委員會專家委員童也提醒,濃湯寶含鹽量相當高,鹽攝入過多對健康危害很大,尤其是高血壓、腎病患者。
“非油炸”薯片其實是用油烤的,不是沒油。而且薯片的鹽分很高。在對歐洲多個國家的各種品牌和做法的薯片進行檢測後,得出結論: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和汽車排放的廢氣是對人體同樣有害的有毒物質,也就是說,吃薯片相當於吸入了汽車的廢氣。
避免商家詭計的四招
如今,電視廣告鋪天蓋地。如何規範它們?王千虎表示,首先,商家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自律;其次,相關行業協會應牽頭制定定性和定量的行業廣告規範;最後,廣告語言中的健康誤導壹般是隱性的。消費者在看廣告時壹定要“多留心”,學會分辨商家的宣傳技巧,尤其是以下幾點。
特別註意重點宣傳。商家壹般會在自己認為值得推廣的賣點上做文章,但往往會誇大其詞。應特別註意引入新的食品概念,如“非油炸”等。,這可能只是商家換湯不換藥的包裝技巧。
避免以美女、兒童和動物為主題的廣告。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學系博士李靜雯說,這是廣告創意的3B原理。廣告作為壹種表現手段,符合人類關心自己生命的本性,最容易贏得消費者的關註和喜愛,所以我們在廣告中看到它時,應該特別註意它。
食品標簽不能只看保質期。在看食材和營養成分時,盡量少選擇化學成分多的食物,多選擇新鮮原料制成的食物。避免反式脂肪酸、防腐劑等明顯有害成分。
遵循飲食多樣、新鮮的原則。在日常飲食中,人們應廣泛食用各種食物,新鮮食物為佳。謹慎選擇商家宣傳的再加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