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因為冷飲中含有大量的糖。喝多了不僅會胖,還會越來越累,體內的水分也很難排出。
所以夏天要少喝冷飲,遠離糖分,選擇壹些清火降火的茶。“藥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茶苦而寒,熱飲則寒而降火,熱飲則升而散火。”
現代研究認為,茶葉能清火是因為茶湯中含有茶多酚、糖類、氨基酸、果膠、維生素等,與口腔中的唾液發生化學反應,滋潤口腔,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時,由於茶葉中的咖啡因,熱量從人體皮膚的毛孔中釋放出來。據悉,喝壹杯熱茶,通過人體皮膚毛孔排汗,相當於50倍的這杯茶,因此能使人感到涼爽,緩解暑熱。
在中國,茶的種類很多,喝茶是壹門學問。茶葉因產地、收獲季節、加工方法等不同,有綠茶、綠茶、花茶等品種。它們的品質和風味各不相同,但大多清涼甘甜,具有解渴、清腦、提神、清熱、利尿的作用。
夏天用來清火的茶很多。雖然都有清火的作用,但由於火引起的臟腑(部位)和癥狀不同,所用的方子也不同。
今天我們邀請到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院中醫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繼林老師,為大家列舉壹些針對夏季“上火、實熱”癥狀的茶葉配方。大部分都是壹天壹套,大家可以酌情喝兩三次。
需要準備的材料:綠豆50克(先用水焯壹下,或者用綠豆皮減壹下),酸梅15克。
制作方法: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加糖飲用。能清熱解暑,生津止渴。
適合人群:易上火口渴,口幹舌燥,舌紅少苔。
準備材料:鮮竹葉10g(或鮮竹葉12g),麥冬10g,蓮子心3g,綠茶2g。
制作方法:用開水沖泡飲用。
用法:可清心,除煩,利小便。適用於心火、心熱、口微渴、小便短赤、舌紅津液少,或口舌生瘡者。
準備材料:西洋參3克,石斛9克,麥冬12克,西瓜崔屹50克(切碎)。
上圖依次為西洋參、石斛、麥冬、西瓜崔屹。
制作方法:水煎,或沸水沖泡。
用途:能益氣養陰,清熱解暑。可用於治療暑傷、多汗、心煩口渴、倦怠氣短、舌紅津液少、脈虛。
準備材料:薄荷和藿香12g,紫蘇葉10g,荷葉15g,薏苡仁和淡竹葉。
上圖是:薄荷、藿香和紫蘇葉。
制作方法:薏苡仁須先用水浸泡,煎煮取汁;其余用開水沖泡,加入薏仁水飲用。
用途:能祛暑、除濕、利尿。可用於暑傷、暑濕、汗出不暢、頭暈目眩、悶熱不適、食欲不振、小便短赤、四肢酸痛、舌淡苔微膩。
準備材料:桑葉12g,菊花10g,薄荷6g,綠茶2g。
制作方法:用開水沖泡飲用。它能清醒頭腦,提神醒腦。
用法:用於頭熱,神誌不清,精神困倦,微渴,舌紅等。
準備材料:淡竹葉12g,蘆根12g,白茅根12g,綠茶2g。
制作方法:用開水沖泡,可清熱利尿。
用法:用於濕熱膀胱,少尿,黃赤,或排尿困難。
準備材料:炒決明子10g,鮮蘆薈葉50g(切片),車前草15g。
制作方法:開水沖泡,或水煎,分兩次飲用。
用途:本品能瀉熱、通便、利尿。用於便秘、便秘、尿少或口臭。
以上是推薦給妳的7種茶。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和理解,從功能或使用上進行選擇。
值得註意的是,茶料所用的茶葉和壹般中藥都是幹品,其余茶料盡量新鮮,如鮮蘆根、鮮荷葉、鮮竹葉、鮮金銀花等。茶料往往用開水沖泡,但如果很難出汁,可以加水煎煮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