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中國花生生產發展迅速。1950-1959期間,全國花生年均種植面積203萬hm2,年均總產量243萬t,比1949增產80%以上,其中1956種植面積達到258萬hm2,總產量334萬t..但從1960到1969,年均種植面積減少到163萬hm2,總產量為163萬噸,其中191的年面積和總產量低於1949。從1970到1979,平均種植面積182萬hm2,總產量223萬噸。從1980到1989,年均種植面積274萬hm2,總產量499萬噸。到1985,面積超過歷史最高水平1956,保持在290萬hm2以上,年總產量在500萬噸以上。從1990到1999,平均種植面積上升到357萬hm2,總產量達到920萬噸。1999面積達到創紀錄的428萬hm2,總產量達到1270萬噸。從65438年到0993年,我國花生總產量首次突破800萬噸,此後壹直保持在800萬噸以上,居世界第壹。2000-2002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達到500萬hm2,總產量超過1450萬t,創歷史新高。
花生產量從50年代到70年代變化不大,平均約為1100kg/hm2。80年代平均產量為1823kg/hm2,90年代平均產量進壹步提高到2540kg/hm2,表明20世紀最後20年我國花生生產水平顯著提高。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的花生不僅在面積和總產量上有了很大的增加,而且在栽培方法上也有了很大的改進。從過去的春播為主發展到春播、旱地地膜覆蓋、水田地膜覆蓋、麥後夏播套種等多種栽培方式,部分發達地區花生種植開始機械化。
目前全國年種植面積超過13.3萬hm2的省份有河南、山東、河北、廣東、安徽、廣西、四川、江蘇、江西、湖北、湖南、遼寧,其中山東、河南兩省種植面積均在80萬hm2以上。
1981——2000年中國花生生產
1981-2000年期間,我國花生產量增長情況如表所示。在四個“五年計劃”中,花生產量持續增長。1998 ~ 2002年,全國花生年均收獲面積465.8萬hm2,產量2947.7kg/hm2,年均總產13738萬噸,其中2002年全國花生面積達到502.5萬hm2,產量2986.2kg/hm2,總產約15萬噸。在國內作物中,花生的種植規模已上升到第七位(根據FAO公布的1998 ~ 2002年的平均統計),排在稻谷(3016.6萬hm2)、小麥(2669萬hm2)、玉米(2462.9萬hm2)、大豆(893.4萬hm2)之後。
中國在世界花生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據FAO統計,1998年至2002年,世界花生年均收獲面積約2467.2萬hm2,年均總產量34186萬t,平均產量約1425.0kg/hm2,其中印度年均種植面積約730萬hm2(占世界花生面積的29.83%),居首位。中國花生種植面積僅次於印度,居世界第二,占世界花生面積的19.4%,但年均總產量居世界第壹,占世界總產量的40.17%。單位面積產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已趕上美國花生的整體單位面積產量。自1993以來,我國花生總產量壹直是世界第壹,從總產量來看,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