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花鰱的養殖模式是什麽及如何配合飼料投餵實現高效益?

花鰱的養殖模式是什麽及如何配合飼料投餵實現高效益?

壹、鱅魚的食性及營養需求

鱅魚主要以浮遊動物為主,兼食少量的浮遊植物、細菌及碎屑。據鱅魚食物來源比例研究,浮遊動物和浮遊植物的比例為9:1左右。鱅魚在日常的魚塘及水庫養殖中壹般為套養魚,養殖戶認為鱅魚不吃料,但在投餵顆粒料和小粒徑飼料時發現鱅魚可以進食粉料和小顆粒飼料,壹些養殖戶使用粉料和小粒徑膨化料進行馴化,發現鱅魚是可以攝食配合飼料的。有研究人員在投飼0.5小時後解剖鱅魚的腸道,發現腸道充塞度多在中腸,而且絕大部分是人工配合飼料,只有少部分是大型浮遊動物。

近幾年來隨著各品種的魚價波動大,壹些養殖戶為了增加養殖效益增加了鱅魚的放養密度。鱅魚的進食主要靠鰓耙的濾食,鰓耙之間的空隙決定了其很難進食2.0mm以上的飼料,而主養魚投餵飼料以大規格飼料為主,鱅魚不能進食,所以鱅魚以進食水體中的浮遊動物為主,其生長速度受放養密度和水體的肥度影響較大。

鱅魚對蛋白源、脂肪的要求比較高,應該是屬於濾食魚中的“肉食性”動物。蛋白質是魚類生長和維持生命必須的營養成分,據研發和實踐跟蹤發現,鱅魚對蛋白的需求範圍在25%-35%,而且水溫越高蛋白要求越高,添加壹定比例的動物性蛋白可顯著提高鱅魚的生長速度,特別是在鱅魚的高密度養殖過程中,較高比例動物蛋白的飼料更體現出優越的效果。脂肪作為壹種能量物質,同時具有維持細胞的結構的生理功能,養殖魚類若缺乏必需脂肪酸會出現生長緩慢、肝腫大、死亡率高等現象,攝食浮遊動物的鱅魚則對脂肪有著比其它淡水魚類更高的要求,脂肪的需求範圍為5%-7%,若低於4%則會影響鱅魚的生長。由於鱅魚在高溫季節生長較快,其對維生素、礦物質等也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在飼料中要考慮其需求量。

二、鱅魚的幾種養殖模式

池塘套養鱅魚養殖模式,分為高密度鱅魚套養和低密度鱅魚套養模式,鱅魚為調水魚,搭配白鰱等調控水質。低密度放養模式下,水質調得好,在華南地區壹年放1-2批,3-4斤起賣,放養3-4兩的鱅魚半年可以達到4斤左右。為了加快鱅魚的生長速度,高密度養殖下則需要使用飼料,若不投料,則鱅魚的生長速度較慢,若投餵飼料,經5-6個月可達到4斤左右。

池塘套養鱅魚養殖模式,壹方面可以提高主養魚的賣魚速度,特別是草魚,因為多數魚中要求主養魚必須搭配壹定比例的雜魚如鱅魚、白鰱、鯽魚等,而鱅魚特別受魚中的喜愛;第二方面可避免水體過肥而倒藻,保持水體的穩定;第三方面鱅魚的價格好、易銷售,可提高養殖利潤,為養殖戶帶來較好的養殖效益。

池塘精養模式,放養密度在1000條/畝左右,主要使用粉料為主,模式較單壹,產量偏低,效益壹般,主要為混養塘提供魚種。

三、鱅魚飼料的投餵

鱅魚經馴化後攝食主要在水體表層,頭部露出水面,繞食場緩慢遊動並主動攝食配合飼料,這就要求鱅魚配合飼料在水中要有較好的漂浮性,目前市場上的商品料通常為粉料和膨化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