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不能吃螃蟹
1.孕婦
螃蟹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能會導致流產。中醫認為,蟹鉗可以生下壹胎,所以孕婦或習慣性流產者要謹慎食用。
2.老年人
老年人不宜多吃螃蟹。因為老年人消化系統器官功能衰退,消化吸收能力差,吃螃蟹要以品嘗為主,不能多吃。但孩子消化器官發育不完善,消化吸收能力差,不宜多吃螃蟹。
3.有過敏史的患者
有些有過敏史的患者吃螃蟹後會出現過敏反應,因為螃蟹中含有異種蛋白。有的人吃了螃蟹後全身長紅風團,有的長紅疹,瘙癢難忍,嚴重的會出現過敏性休克。
4.感冒發燒的病人
感冒發燒的患者不適合吃螃蟹,以免加重癥狀。清代《息生飲食譜》壹書記載,螃蟹,食多有風,積寒,時感不清,痰瀉者,皆屬禁忌。感冒發燒腹瀉的人飲食宜清淡,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後容易使感冒難愈或病情加重。
5.脾胃虛寒的人
中醫也認為,螃蟹是水生動物,屬於“寒性”,所以有些脾胃虛寒的人吃後不易吸收。
6.痛風患者
螃蟹屬於高嘌呤食物,人體內嘌呤的代謝終產物尿酸會加重痛風患者的病情。嘌呤代謝異常或痛風患者壹定要遠離螃蟹,更不能嘗試“螃蟹+啤酒”的痛風套餐。
7.肝炎患者
肝炎患者的胃黏膜容易充血,膽汁分泌異常。可以說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較差,很難消化吸收螃蟹所含的蛋白質。這類患者常出現吃螃蟹後腹脹、嘔吐等癥狀。
8.腎功能不全的人
無論什麽因素引起腎功能不全,當攝入蛋白質和氨基酸時,均可加重腎臟負荷,加速腎功能衰竭的進程。所以,對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來說,吃螃蟹只能品嘗。
9.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
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盡量少吃,因為螃蟹含有大量膽固醇,吃多了會讓那些指標達到更高。
10.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
膽囊炎、胰腺炎患者也不宜吃螃蟹。這兩種病屬於消化系統問題。螃蟹中的大量蛋白質進入這些患者的消化系統,無疑會增加他們膽囊和胰腺的負擔,對病情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引起疾病的急性發作。
11.心血管疾病患者
螃蟹除了富含蛋白質外,膽固醇也很高。吃太多膽固醇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這些疾病從消化不良到中風和心臟病發作。
2.吃螃蟹的正確方法
很多人說喜歡吃螃蟹,其實不吃螃蟹。他們往往會亂嚼,或者幹脆吃了蟹黃,直接把蟹腿扔掉。有美食家說,吃不到螃蟹的人壹般都是帶著殼和肉咬下去,再嚼幾下,帶著殼和肉吐出來,這樣真正吃到肚子裏的螃蟹就非常有限了。有讀者在采訪中表示,吃螃蟹時,先把蟹殼掀開,吸出蟹膏,然後把蟹身壹分為二,吃壹邊再吃另壹邊,最後吃蟹鉗和蟹爪。據美食家分析,這些人不懂吃螃蟹,無法真正體會螃蟹的美味。
據了解,吃螃蟹的正確方法是先去掉螃蟹上的圓蓋。如果是雌性,妳會看到黃澄澄的蟹黃,這是螃蟹上最好吃的東西。螃蟹兩邊大腿附近有壹些刷毛之類的白色東西,不能吃。吃完蟹黃就可以吃蟹肉了,蟹肉像魚壹樣白。
吃螃蟹的時候最好掰成兩半,這樣才能露出亮晶晶的蟹肉。現在有些酒店做螃蟹的時候,直接把螃蟹掰成兩半,讓蟹黃和蟹肉直接暴露在吃貨面前。蟹腿壹般最後吃,因為吃蟹腿需要時間,而且裏面的肉也不多。當然,吃螃蟹的時候要盡量把腿吃完,不僅是因為腿裏面的肉好吃,也是為了避免浪費。
溫馨提醒:蟹肉雖然營養豐富,但膽固醇含量高。如果加上蟹黃和蟹膏,那就更令人印象深刻了。所以有這方面顧慮的人(如膽結石、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體質、腸胃不適的人)在進食時可以克制,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3、螃蟹購買說明
乍壹看,螃蟹的背甲是藍灰色的,有光澤,腹部是白色的,顏色鮮艷,肚臍上部沒有印痕,四肢牢固地連在壹起,呈弧形。
第二次稱重:對於目測外觀符合要求的海蟹,逐壹稱重,感覺重或重的稱為肥蟹。
三剝:剝去海蟹的臍蓋。如果蟹黃凝結在殼裏,這蟹就是好蟹。
四拉:海蟹的腿全部完好,輕輕壹拉的蟹腿彈性弱,說明是新鮮的海蟹;如果螃蟹不新鮮,輕輕壹拉蟹腿,不僅力量不弱,而且蟹腿還容易折斷。
五味:如果聞到海蟹的腥味,說明海蟹已經變質,不能再吃了。食用變質的海蟹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4.螃蟹不能吃的部分
1,蟹腮:蟹的呼吸器官,很臟。打開後先把蟹殼去掉。
2、蟹腸:裏面有蟹糞。
3、蟹胃:藏在蟹黃裏的三角包。和蟹腸壹樣,還有蟹屎。
4、蟹心:又名蟹六角板。這個東西在蟹黃裏很難找到,但是它是六角形的,看起來很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