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高鹽食物是有很大危害的,比如導致高血壓、骨質疏松、胃炎胃癌、糖尿病、心臟病等多種疾病,是威脅我們 健康 的重大因素之壹。
中國營養學會2021年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中顯示,對鹽攝入量的限制是很普遍的也是很必要的,孟加拉國、西班牙等16個國家推薦鹽每天攝入不超過5g,中國、意大利、英國等11個國家推薦攝入不超過6g,美國的飲食模式限制14歲以上人群每日鈉鹽攝入少於2300mg( 5.85g氯化鈉)。
雖然大家都說限鹽,但限鹽只靠控制食鹽是不夠的,因為鹽不只是用在調味領域,它還被廣泛用於腌菜、烘焙、防腐保鮮等領域,控制這些最容易忽視的“隱形鹽”才是重中之重。
那究竟該如何控制鹽的攝入呢?可以參考壹下幾點。
適度使用調味品
我們都知道,醬油、各種醬等調味品中都普遍含鹽,尤其是壹些復合調味料,大家常常因為他們獨特的口味而忽視其中的含鹽量,導致鹽超量攝入。
小心甜食和零食
我們還都知道像辣條、肉幹、豆制品等零食中都含有較高的鹽,再比如薯片、蝦條等膨化食品中的高含鹽性也是眾所周知的。妳們可能不知道的是,口味甜的食物也可能是高含鹽食物,比如蛋糕、餅幹、面包等甜點,高糖油的同時也是“含鹽大戶”。
因為鹽能中和甜品甜度,柔和口感,還能強化面筋,讓面包更加地松軟。所以說,糕點中常用的添加劑也含有高的鹽。再比如,壹些酸酸甜甜的食物(如蜜餞、梅餅)其中的含鹽量也可能高到嚇人。
熟食、腌菜要適量
像壹些開袋即食的肉類制品,如鹵肉、香腸、扒雞、鹽水雞、鴨脖、魚罐頭等,他們的口感和延長保質期都是離不開鹽的作用的。
高鹽具有壹定的防腐作用,可以促使臘肉、火腿等肉制品在長期風幹過程中形成獨特的風味而不腐敗;像鹹鴨蛋、腌菜等美味的制作也是得益於鹽的作用,鹽可以破壞蛋黃的乳化體系使脂肪分離分解,這就讓鹹鴨蛋流起了油;對於腌菜,鹽除了起到抑菌的同時,還可以破壞蔬菜的細胞,讓其更容易入味。
所以說在食用上面這些食物的時候,壹定要節制呀。
其實在生活中要想更好地控制鹽的攝入,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
減少外賣、零食、速食的攝入,盡量選擇天然的食物,包裝食品為了其保質時間,大都有添加劑,也無可避免地含有較高的鹽。
盡量自己在家下廚,食用低鈉鹽、低鹽醬油,減少調味品的使用量。外面飯店裏,為了飯菜的口味都是高油高鹽高調味料地食用,這就導致外面的飯菜雖然香,但它的含鹽量也是巨高的。
購買食品的時候要盡量選擇含鈉量低的產品,這也就需要我們在購買食物的時候要多註意壹下食品的營養標簽。
食用含鹽量過高的食物的時候可以進行壹下簡單的處理,比如用開水涮壹下過鹹的食物;吃方便面不喝湯;吃罐頭的時候也可以用涼開水濾洗壹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