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抗菌藥物在臨床上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抗菌藥物在臨床上應該遵循哪些原則?

抗生素的應用應遵循以下原則:

1,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應使用抗生素。

2、發熱待查(除非病情嚴重,臨床經驗高度懷疑細菌感染)不應使用抗生素。

3、皮膚和粘膜等局部應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藥菌或過敏反應。

4.青黴素(G):這是發現的第壹種抗生素。肺炎球菌、A群溶血性鏈球菌和脆弱類桿菌仍是首選藥物。

5、大環內酯類:適用於輕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

6、氨基糖苷類:每日壹次,加10%葡萄糖溶液100ml,靜脈滴註療效好,毒性低,且不易產生耐藥菌株。適用於G-桿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療程7天左右。需要註意的是,可引起耳毒性和腎毒性。7.喹諾酮類:多適用於尿路感染、腸道感染和輕中度呼吸道感染。

8.頭孢菌素類:除第壹代、部分第二代和口服制劑外,壹般為非首選藥物。第三代頭孢可用於中重度院內感染,對於重度院內感染、重度混合感染(需氧菌和厭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考慮泰諾。

9、最好根據細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藥物。熟悉所選藥物的抗菌活性、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

10,當壹種抗菌藥物可以控制感染時,盡量不要聯合使用,減少不必要的抗菌藥物使用。

11,單壹抗菌藥物無效或感染嚴重的患者,可根據藥敏試驗聯合使用兩種抗菌藥物,壹般不使用三種以上抗菌藥物。

12,靜脈註射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服用口服抗生素。

13.嚴重感染患者初期需要靜脈註射抗生素,病情穩定後可改用同樣的口服抗生素。

14.如果嚴重感染患者使用頭孢他啶和泰諾,可以考慮進行經驗性治療。在某些臨床病例中,也可考慮頭孢哌酮等亞強廣譜抗生素,可延長前者的抗菌活性。

15,要嚴格掌握萬古黴素的適應癥,①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的G+球菌引起的嚴重感染。②G+球菌感染患者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嚴重過敏;③抗生素相關性腸炎患者,經甲硝唑治療無效,或病情非常嚴重,可能危及生命者,應等待抗生素再次使用。

16.如果兩種抗生素對同壹種細菌敏感,選擇便宜的壹種。

17,壹般急性感染。體溫恢復正常,癥狀消失後,使用抗生素2~3天。如果急性感染病程不易延長(如急性腸炎),病情基本控制在1~3即可停藥。g+肺炎球菌肺炎;發熱後3~5天,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的療程需要稍長壹點才能停藥。g-桿菌肺炎;退燒後5~7天即可停藥。尿路感染;療程為3~5天,對於復發病例稍加延長。敗血癥;病情好轉,體溫正常7~10天停藥。

18、急性感染,應用抗生素後臨床效果不顯著,壹般在72小時內應考慮改用其他抗菌藥物。19、手術預防性用藥:壹般來說,術前30分鐘即可進行預防性用藥。

20.將新藥和高檔藥的商品名和化學名與現有抗生素進行比較,原抗生素是否改變了商品名。必須熟悉新、高檔藥物的抗菌譜、適應癥、不良反應和配伍禁忌。

21,抗生素配伍要合理:兩種抗生素同時使用,尤其要考慮是否有物理、化學、藥理等配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