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小池原文_翻譯及賞析

小池原文_翻譯及賞析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代·楊萬裏《小池》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古詩三百首 , 國小古詩 , 夏天 , 寫水池塘 譯文及註釋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舍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壹只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鑒賞

此詩是壹首清新的小品。壹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詩,句句如畫,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樸實,又真切感人。這首詩描寫壹個泉眼、壹道細流、壹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壹只小小的蜻蜓,構成壹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壹個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壹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壹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將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通過對小池中的泉水、樹蔭、小荷、蜻蜓的描寫,給我們描繪出壹種具有無限生命力的樸素、自然,而又充滿生活情趣的生動畫面:泉眼默默地滲出涓涓細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瑩的泉水;綠樹喜愛在晴天柔和的氣氛裏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葉剛剛將尖尖的葉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調皮的蜻蜓輕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麽的渺小 ,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鑒賞二

這首詩小巧、精致,宛如壹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壹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壹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壹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壹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壹“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舍不得多流壹點兒。於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裏,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壹“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幹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把焦點縮小,寫池中壹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壹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小荷與蜻蜓,壹個“才露”,壹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壹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楊萬裏,字廷秀,號誠齋,男,漢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南宋傑出詩人,與尤袤、範成大、陸遊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

楊萬裏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宋代·陸遊《示兒》

示兒

宋代 : 陸遊

古詩三百首 , 愛國 , 憂國憂民早教古詩100首白雲滿鄣來,黃塵暗天起。關山四面絕,故鄉幾千裏。——南北朝·劉昶《斷句》

斷句

南北朝 : 劉昶

古詩三百首寫景和雨還穿戶,經風忽過墻。雖緣草成質,不借月為光。解識幽人意,請今聊處囊。君看落空闊,何異大星芒。——清代·趙執信《螢火》

螢火

清代 : 趙執信

古詩三百首 , 寫雨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