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有什麽特別的廣州美食介紹嗎?

有什麽特別的廣州美食介紹嗎?

廣州特色小吃

白雲豬腳

白雲朱壽是廣州歷史名菜之壹。它的制作方法是:將豬手(前腿)洗凈,剁碎,煮熟,用流動的泉水沖洗壹天,撈起,用白醋、白糖、鹽煮熟,放涼後浸泡數小時,即可食用。因泡豬手的泉水取自白雲山,故名白雲豬手。白雲豬手是壹種酸味的菜,味道香甜,肥而不膩,皮脆,百吃不厭。白雲豬腳的制作講究色、香、味、形,用“五柳料”或紅辣椒絲點綴,所以色調和諧,口感更佳。

白雲雞腿

雞爪,還是雞爪。將雞爪放入開水中,關小火,慢慢浸泡。撈起後放入流動清水中浸泡2小時左右,濾去水分,再放入用糖、醋、鹽、味精調好的水中浸泡2小時。吃的時候酸甜爽口,不油膩。

沙河粉

沙河粉是廣州很受歡迎的米制品。故粉源於沙河,故名。其做法是將大米浸泡在白雲山九龍泉中,磨成漿,蒸熟,切成條。沙河粉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其粉白、細、韌,吃法有幹炒、濕炒、泡(湯粉)、涼拌等。沙河飯店有專門招待沙河粉的宴席。除了鹹食和甜食,還有用各種果蔬榨汁制成的五彩沙河粉,五顏六色,味道各異。

雲吞面

廣州傳統日常小吃由北方餛飩演變而來。將面條與蛋清混合,搟成薄皮,做成餛飩皮和面條;用70%的瘦豬肉和30%的肥豬肉,加入鮮蝦、碎魚塊、蛋黃,有時還加入鮮筍,以及調味料甚至餡料;湯是用豬骨、蝦、土魚熬制而成,薄而有餡,與細面形成壹碗。

寂地粥

廣州粥之壹。調料可用鮮豬肉、肝、腎、心、舌、肚、粉條,做成“七無粥”;也可以用豬肉丸子、豬肝片、豬肉粉條香腸做成,正好與舊科舉中狀元、第二名、花探之意不謀而合,所以也叫“狀元粥”。粥底精致,用上好的大米、幹貝、土魚、豬骨、腐竹做成。

生粥

廣州傳統粥之壹是壹個統稱,由預先煮好的米粥和鮮肉熬制而成。以豬骨、土魚或江西瑤柱為粥基的煮米粥;肉類材料包括魚片、豬肉片、豬肝、豬腰、牛肉片、雞塊等。,先用油、鹽、糖、酒、味精和醬油腌制,然後用姜絲混合。用小砂鍋把米粥煮開,放入肉,離火片刻,放入切碎的生菜即可食用。配上胡椒,味道更鮮美。

船粥

在廣州舊西郊,河兩岸種著荔枝樹,當時叫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壹的“荔灣夜歌”指的就是這個地方。每年夏天的傍晚,都有許多各行各業的學者和遊客乘船來這裏遊玩和旅遊。其中有壹只小船,專門做“船粥”。如果岸上或其他船上的遊客需要,粥船的主人會壹碗壹碗地遞粥,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地上的小吃店都賣這種叫荔灣船粥的粥了。

船粥是用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以及後來的海蜇、炒花生、涼面、蔥花、姜等做成的。吃之前馬上煮滾,香香的,熱氣騰騰的,非常鮮甜。無論在街邊餐廳,還是像白天鵝賓館這樣的五星級餐廳,都可以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

油炸蝸牛

田螺不同於石螺,特點是殼薄肉厚。用壹種叫紫蘇的芳香草炒鍋,會產生壹種又辣又甜的怪味。這種異味不僅南方人喜歡,北方人、港澳同胞、外國友人也喜歡。他們常常圍著小木的餐桌,在街頭小吃攤(或高檔酒店和餐館)享用紫蘇炒蝸牛。炒的時候還可以加入辣椒、蔥或蒜、豆豉、鹽等調料,味道更佳。

蒸粉絲卷

壹種米制品,也叫文胸蒸腸粉。以廣州最著名的“尹姬”腸粉為例:這家店位於文昌路,專營腸粉醬牛肉,以薄、韌、滑著稱。解放初期,由溫內經營。她師從名師,學會了蒸臘腸粉的特殊技術。它的腸粉“像雪壹樣白,像紙壹樣薄,有光澤,光滑可口”。腸粉又名卷粉、朱腸粉(因形似豬腸),由抗日戰爭時期的潘塘河鮮館創制,現已在小吃店、茶館、飯店、酒店等處有售。就是用特制的多層蒸鍋或布把米漿逐壹蒸成薄皮,放上肉、魚片、蝦等。,蒸熟,卷成長條,切成盤。原料叫牛肉香腸、豬肉香腸、魚片香腸、蝦香腸;沒有餡的,叫素香腸;米漿加糖叫甜香腸。

粉色水果

廣州傳統名小吃之壹。以米粉(即磨成粉的幹米)為皮,20世紀80年代後改用熟粉和生粉,餡料有瘦肉、熟肥豬、叉燒肉、香菇、竹筍、蝦仁等。,飽滿但不堅實,揉成橄欖核,清蒸或油炸。

蝦餃

廣州傳統名小吃之壹。成立於20世紀20年代。用面粉(即用白面粉洗面筋,沈澱,烘幹,研磨而成)作皮:在面粉中加入少許精鹽,倒入開水,攪拌均勻,加蓋烘烤,加入豬油揉勻。鮮蝦、豬肉、筍絲等。作為餡料,比北方的餃子小,包裝成雞口形和大白兔形。壹般是蒸5分鐘就熟了。皮薄透明,餡料裏的蝦肉深紅色,隱約可見;好吃,順滑,好吃。

蒸餃

廣州傳統名點之壹,創建於20世紀30年代。用面皮包著半露的肉球蒸。面團由全蛋或半蛋半水和適量堿水制成;豬肉、牛肉、蝦、蘑菇等。用作餡料,揉成石榴花形、花瓶形、腰鼓形等。,上面點綴著蟹黃。蒸熟後的蟹黃色澤鮮亮,微多汁,香甜爽口。

豬肉餅幹

廣式餅之壹,原名小鳳餅,以豬肉、糖、白芝麻、瓜子、橄欖籽等香料為餡,面粉、糖、油混合均勻為皮,烤制而成。金黃有光澤,脆脆甜甜,鹹鹹甜甜。傳說是100多年前成竹樓的侍女小鳳所創。為了豐衣足食,小鳳把宴席客人留下的菜收起來,加了些面粉和梅子汁,壓成餅,曬幹充饑,送給窮姐妹。壹天,主人家邀請客人,小鳳用這個蛋糕招待客人,得到了主客的贊賞。成珠樓的主人命師傅照做,取名“小鳳餅”;因為形狀像雞,所以又叫“雞蛋糕”。

中秋節月餅

廣式月餅是中秋節的最佳選擇。其特點是:皮薄柔軟,有光澤,色澤金黃,造型美觀,花紋精致,圖案清晰,不易折斷,便於攜帶。月餅分為鹹味和甜味兩類。餡料有蓮子、杏仁、李子、桃仁、綠豆、芝麻、鹹蛋、叉燒、燒鵝、香菇、凍肉、蜜餞冬瓜、蝦皮、桔餅、陳皮、檸檬葉、扇貝。廣式月餅由蓮香樓、廣州酒家、盤溪酒家、陶陶居、趣甜餅屋出品。知名品種有陶陶居的“陶陶居上個月”和蓮香樓的“荷花月餅”。

甜心蛋糕

又名冬絨酥,是蓮香樓的壹個原創品種。相傳清朝末年,蓮香樓有壹位潮州的面點師,回鄉探親時帶來了許多著名的景點。然而,他的妻子吃了之後並不滿意,說它們沒有她自己做的冬瓜角好吃,所以糕點師讓她做出來嘗嘗。他老婆煮了壹鍋冬瓜,加了糖和面粉,煮到半幹不濕,又甜又嫩,拿來做餡;裹上面粉,放在鍋裏炸,面點師吃後贊不絕口,還帶了壹些回去蓮香樓給同行品嘗。做了很多精致小吃的廚師也覺得新鮮,對這種風味各異的鄉村美食贊不絕口。當被問到這個餅的名字時,潮州師傅答不上來,因為是他老婆做的,於是大家開玩笑地說:“就叫老奶奶餅吧!”“蓮香樓在原來制作這種餅的基礎上稍加改進,也叫‘東榮酥’。

荷葉糯米飯

廣州的傳統美食。它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小販創造的,然後由茶館和餐館改進和推廣。糯米以糖、鹽、醬油、豬油、香油、雞精為主料,還有雞塊、瘦肉、筍絲、香菇、蝦仁、叉燒、雞蛋等。作為填充物;將幹荷葉用開水浸泡,瀝幹水分,抹少許油。主料和餡料分開準備,用荷葉包裹,大火蒸約15分鐘後食用。這蓮花又香又好吃。

和味牛雜

廣州著名的小吃之壹。牛雜,即牛肚、牛肝、牛肺、牛腸、牛心、牛柏葉等牛雜。牛雜洗凈,剁碎,用油、鹽、醬油、蠔油、味精、胡椒粉等腌制。,加入花椒、八角、五香粉等。,和蘿蔔壹起慢慢煮。配上辣椒醬。

菱角蛋糕

潘塘在老荔枝灣所在的潘西飯店附近。潘塘吳休(包括馬蹄、蘆葦、竹筍、蓮藕和荸薺)產於該地區。

這種由羅琨大師制作的甜點,是將(馬蹄)粉漿過濾後與沸騰的糖水混合,然後將沸騰的糖水倒入粉漿中,攪拌、蒸熟,就成了著名的潘塘馬蹄餅。晶瑩剔透,入口香甜爽滑,還有些馬蹄的清香。人們在喝茶吃飯後品嘗壹兩片菱角餅,確實有壹種清新的味道。

荸薺糕品種有透明荸薺糕、生磨荸薺糕、油炸荸薺糕、鴛鴦荸薺糕、三色荸薺糕。

煲仔飯

用小砂鍋煮的米飯和有肉的鍋。將大米洗凈放入小砂鍋中,加入少許油、鹽、雞精,用小火慢煮。炒菜時不斷翻動砂鍋,防止米飯粘底。肉類通常是熏肉、香腸、排骨、雞肉、鹹魚、鰻魚、青蛙、肉片等。飯煮到七八分熟的時候,把肉放進鍋裏,直到熟透。離火時加入鮮雞蛋和用油、鹽、味精、蠔油、醬油調制的汁,拌勻即可食用。這種吃法,香味四溢,尤其是鍋巴,呈金褐色,香脆可口。

芋頭/山藥泡芙(用搗碎的芋頭制成

廣州風味小吃之壹。廣西產的荔浦芋頭,廣州產的炭芋頭,檳榔芋頭是制作芋頭角的最佳芋頭。蒸芋頭糊是用皮、豬肉、蝦仁、香菇、雞蛋等做炸餡,裹成角,炸制而成。煮熟後其皮色金黃,表層密密麻麻布滿小眼睛,看起來像蜂窩。外皮酥脆,內層柔軟滑不油,鹹中帶甜。

油炸白蘿蔔餡餅

蘿蔔糕是廣州人喜愛的小吃。以糯米粉和蘿蔔絲為主料的蒸糕。將糯米泡發,磨碎,壓平,蘿蔔切絲煮熟,將上述兩種原料混合成糊狀,加入蝦仁、臘肉、豬油、胡椒粉、醬油、味精、精鹽,拌勻,蒸熟。家庭多在春節期間制作,而茶館常年供貨。蘿蔔糕壹般在平鍋裏用油炸幾分鐘,香甜可口;碗蘿蔔糕可以熱著吃,不用炒。

炸醬面大王

選擇堿水面、豆芽、韭菜作為食材。將面條用開水浸泡,分散後瀝幹水分;將豆芽和韭菜分別翻炒,瀝幹水分。燒熱油鑊,放入面條、豆芽、韭菜翻炒,加入醬油、雞粉、胡椒粉翻炒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