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大棚番茄栽培技術

大棚番茄栽培技術

第壹,苗期

(壹)栽培管理技術

管理目標:苗期從播種到種植。苗期培育的苗木要健壯,花芽分化好,無病蟲害。所以育苗時要保證幼苗對肥料和水的需要,同時要控制病蟲害。

1,優良品種

目前栽培的番茄品種很多,由於湧現的品種太多,確定主栽品種還需要壹段時間。

2.播種日期

適宜的播種期是7月下旬。由於年與年之間夏末秋初的氣溫不同,每年都可以更換播種期。氣溫高的年份,可以晚點播。低溫年可適當早播。播種量每畝2200粒左右。

3、播種和苗床管理

苗床土壤要肥沃,腐熟有機肥6份和田園土4份混合均勻作為苗床土壤。因為氣溫高,應該選擇下午播種。播種前澆底水,均勻播種,覆土厚度相同。

苗床控溫原理是根據苗的長短來控制苗床溫度,尤其是在夜間。壹般要求幼苗每5天有1片嫩葉。如果生長過快,應適當降低夜間溫度,如果生長過慢,應適當提高夜間溫度。通過調整草等覆蓋物的時間和量來調節夜間的溫度。

因為育苗時間溫度過高,對幼苗生長不利,所以要低溫育苗,也就是把溫度控制得越低越好。溫室內溫度高,不易控制,所以最好在溫室外的棚裏育苗,溫度相對容易控制。

蟲害控制技術

苗期易感染立枯病和枯萎病,蟲害有粉虱、蚜蟲、薊馬等,應註意防治。

1.播種前用50-52℃的熱水浸泡20分鐘,可以殺死種子內外的大部分病菌,然後再浸泡種子,加速發芽。

2.給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苗床添加5-10 Credo Mill,混勻播種,覆土同處理,可防治大部分苗期病害。

3.苗床要覆蓋防蟲網、遮陽網和薄膜,防止高溫、雨澇和有毒有害生物。

4.苗期病害嚴重的地方,出苗後需噴施阿米西溶液1500倍,可防治苗期各種病害,明顯促進苗木生長健康。

5.種植前噴施600倍雷多米爾溶液防治黴根腐病,用2500倍阿克泰溶液澆灌苗床根部,每平方米苗床澆灌藥液3公斤。對粉虱的防治效果長達15-20天。

6.工廠化育苗質量好,病蟲害少。強烈建議使用苗圃工廠培育的幼苗。但在苗木出廠前1-2天,應噴施600倍度多米爾溶液和2500倍阿克泰溶液作為育苗藥劑,防止病蟲害。根部用1300倍阿克泰溶液灌溉,定植後用10毫升藥液每點防治粉虱。

二、從種植到坐果(65438的10月上旬+00-65438的2月中旬)

管理目標:既要使植物生長旺盛,又要防止植物白長,保證花芽的形成和良好的座果。165438+10月陰天多,不利於生長。要保證植物安全度過165438+10月。

(1)栽培管理:

1.種植前必須對大棚進行高溫燉煮,以達到消毒的目的。耕作作業流程為澆水-燜棚-深耕-平整土地-撒肥-淺耕。每個大棚要施6-8立方米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有機肥要經過分解發酵才能使用。在分解過程中,可加入50公斤磷酸二銨,或80公斤過磷酸鈣和40公斤硫酸鉀。種植前必須控制根結線蟲。通常在種植前15天左右,以24-33厘米的間距開15-20厘米深的溝,在溝內灌線性克(100畝)稀釋藥液,然後覆土牢固。15天後犁地起壟,分配後播種。

2.可采用壟作和平畦種植,平畦種植可中耕後起壟。種植時要帶足土塊,同時註意稀植。壹般行距90厘米,株距40-45厘米,或大小行栽培,大行110厘米,小行70厘米,密度每畝2200株。種植是按照規劃的株距開洞,每個洞裏放100-150g腐熟餅肥。與土混合後,將秧苗放入穴中,使秧苗與壟面平齊,在穴中澆水,滲水後覆土。

3.種植時先澆種植水,再澆緩苗水,連續三次中耕,深耕透,最後壹次中耕結合中耕在植株附近施有機細肥,然後培土,蓋緊塑料薄膜。延遲出苗後追肥,每畝追肥6-8公斤尿素,揭去塑料薄膜,埋在距植株15-20厘米處,濃度為5厘米。第二次追肥時間為第壹次花序坐果,果實約核桃大小,澆水,追肥尿素每畝8-12公斤。

4.種植後的草蓋要早揭晚蓋,盡量延長見光時間。隨著外部溫度逐漸降低,覆蓋時間逐漸提前。

5、白天適當通風,出風口的大小和通風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夜間溫度,即通風不僅調節白天溫度,也調節夜間溫度,夜間最低溫度在15-18℃之間。

6、11、10月份盡量少澆水或不澆水,陰天預防嚴重的澆水病害,非陰天控制植株過度生長,促進根系生長和座果。用激素護花保果。

7.不要在早上長時間陰天晴天的時候暴力揭雜草,防止掉苗。如果苗倒了,及時蓋上雜草,然後逐漸揭開雜草。

(2)蟲害控制

各種病害如根腐病(死樹)、早疫病、葉黴病等。前期高溫時可能發生,個別大棚可能發生菌核病。6月灰黴病重點防控,165438+10月。

1.通風口要用防蚜網封住,防止毒蟲入侵。

2.膜下澆水或滴灌。

3.定植後5天左右用600倍的達克羅寧溶液噴灑,防治早疫病、葉枯病、葉黴病。

4.每隔15天噴施金磊多米爾600倍病毒殺滅劑,預防根腐病和病毒病,預防早疫病。噴灑集中在溫室的南部。

5.有效殺菌劑施高1500倍液噴施2-3次,對早疫病和炭疽病也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6.如果有粉虱,噴阿克泰5000倍液,功夫2000倍液。

7.及時去除幼果上殘留的花瓣,防止灰黴病。

三、嚴寒期間“高溫水果栽培”的管理

(壹)栽培管理措施

嚴寒期是果實期,也是創造經濟效益的最佳時期。但由於外界溫度低,果實生長緩慢,冷害嚴重。為了提高溫室溫度,白天要盡可能提高室內溫度,即使溫度超過35℃,這種管理措施稱為高溫水果栽培。

1,草早蓋,早蓋,早蓋讓更多的光進入溫室,早蓋防止熱量散失過多,避免夜間低溫。

2.揭開草蓋後擦拭薄膜,增加薄膜的透光率,增加進入溫室的光線量。

3、高溫水果栽培,壹般白天或更少時間不要放空氣出來,盡量提高大棚內的溫度,多存熱量,防止晚上溫度過低。

4、采用高溫果樹栽培措施,二氧化碳施肥。最佳施肥時間為晴天上午9-12。

5.植物布置和水果收獲。

6.適當澆水,補充土壤水分,但水量要小。註意:陰天及陰天前不要澆水:上午澆水,下午澆水;倒小水,不倒大水。

(2)蟲害控制:

因為氣溫低,果實的異常生長,植物的異常表現,大多是由低溫引起的,而不是由病原菌引起的,稱為非傳染性疾病。

常見的非傳染性疾病有:激素使用過多形成的尖果:低溫弱光形成的空心果、多心室的菊花果、裂果、指形果;在日照不足、低溫低濕、鉀不足的條件下,容易出現爛果,分為白腐和黑腐兩種。冬季大棚內常發生黑腐病,即維管束變褐色;開窗果在低溫下也容易出現,即從果柄到果頂形成木塞紮的拉鏈狀長線,嚴重時裂開露出胎盤;缺鈣引起的臍腐;低溫弱光也是形成果形不好的原因之壹。黑面筋病的發病原因非常復雜,在冬季栽培溫度低、光照弱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土壤水分高,地下水位高,土壤缺氧易發生黑筋腐病;化肥過多,尤其是氨氮過多,鉀過少,容易導致黑腐病。

解決方法:根本的解決方法是增加溫室內的溫度和光照,改善番茄生長的環境條件。冬前修復大棚、確保草地膜符合質量要求、具有良好的薄膜透光性能和不滴水除霧性能、草地膜覆膜、草地膜重疊、大棚內設置冷幕等措施,都可以提高大棚的溫光性能。重施有機肥,適當施化肥,註意化肥之間的平衡;以小水代大水,避免大水漫灌等措施,都有利於防止黑面筋腐爛病的發生。管理上要註意高溫水果栽培的基本原則。

四、生產階段管理(從2月中旬到4月中旬)

立春後,日照時間逐漸延長,氣溫逐漸升高,追肥澆水次數和次數增多,番茄進入高產期,也是病害嚴重的時期。防病和獲得高產是這壹管理階段的主要目標。

(1)栽培管理

1,草被由早揭早蓋逐漸過渡到早揭晚蓋,延長見光時間。

2、擦膜,揭草後立即擦膜,提高膜的透光率。

3.白天讓風吹逐漸轉大風吹,後期晚上不要關風口。夜間最低溫度控制在15-18℃。

4.增加追肥澆水措施,逐步縮短澆水間隔,化肥水和清水交替使用,有機肥和化肥水交替使用。每棚追肥量約為15kg。

5、加強植物布置,勤疏老葉和幼苗,使群體有良好的通風和透光。

(2)蟲害控制

病蟲害防治必須堅持生態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基本原則。

1,生態控制,利用室外空氣降低溫室內的濕度,尤其是在早晨低溫期,降低濕度的效果明顯,但主要是防止早晨冷空氣的危害。改進澆水技術,避免空氣濕度增加:陰天及陰天前不澆水;早上澆水,下午不澆水;倒小水,不倒大水;澆水的當天和第二天都要刮風。

2.用700-1000倍液防治灰黴病、菌核病和早疫病。

3.阿米西1500-2000倍液可連續使用2-3次,防治所有真菌病害,大大提高產量和品質。

4.用金磊·度米爾600倍液防治晚疫病。

五、持續高產階段

4月中旬以後,由於晝夜打開出風口,溫室內濕度降低,病害減輕,植物進入衰老期。增加追肥和澆水措施,使老枝更新,達到持續高產。

容易發生的非傳染性疾病有。透過果皮可以清楚地看到網紋果實果皮中的網狀維管束。網狀果實采收後很快變軟,嚴重時果實內部被水浸泡。水果切開後,果肉類物質容易流動,口感變差,保存時間短。有些網紋水果由於顏色變化不佳,仍然是綠色的。

氣溫高,土壤水分不足,磷鉀吸收低,容易出現凈果。所以4月份以後主要是降低大棚夜間溫度,防止土壤幹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