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傣族人都有兩餐相食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平時都是馬上吃,很少吃隔夜飯,習慣用手捏米飯。?生、鮮、酸、辣、野是傣菜的特色。
1,傣族人飲食嗜酸
所有的菜和小吃都以酸為主,如酸筍、酸豌豆粉、酸肉、野酸果;我喜歡吃酸菜幹,它的制作方法是將蔬菜曬幹,然後加水加入木瓜汁,使味道變酸,然後晾幹保存。吃的時候放壹點炒菜或者放在湯裏。
這種酸菜有些地方的傣族人幾乎每天都吃。據說傣族人之所以經常吃酸菜,是因為他們經常吃不容易消化的糯米食物,酸的食物有助於消化。?
2.傣族人喜歡吃野生食物。
所謂“野食”,就是傣族人喜歡吃壹些野生動植物,如“文頓”(壹種生活在怒江沙灘上的昆蟲)、蟬等。還有植物,如野生蕨菜、刺苞菜、魚腥菜、香茅、“蕩棍”(壹種長的綠色植物,吃其嫩芽,因傣族人愛吃而得名)。
這些野生植物具有清肺明目、健腦抗衰老的作用。傣族飲食文化中“吃野”的特點證明了傣族人認識自然、崇尚自然,反映了傣族人壹種淡泊、閑適、隨性的心理特征。
用苔蘚吃是傣族特有的風味菜肴。傣族人吃的青苔是春天河裏巖石上的青苔,最好是深綠色的。釣上來後撕成薄片,曬幹,用竹簽穿上備用。
3.傣族人喜歡吃花。
攀枝花、百花、香蕉等植物的花被傣族人用香料做成美味的菜肴。
在傣族飲食的食花習俗中,最令人驚奇的是采摘壹種叫染米花的花洗凈,將染米花放入水中煮沸,棄花離水,將糯米浸泡在黃色染米花水中約4小時,使顏色進入米心,然後取出有色糯米,放入蒸籠蒸至熟,再倒入盆中反復攪拌。
米飯呈現花的黃顏色,軟糯可口,微香。這頓飯壹般在清明節做,做好之後作為祭祖的“飯”;也可以在節日宴會上與其他菜肴搭配,因為它色香味俱全,從而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4.酒為傣族人民所喜愛,壹般自釀,度數較低,口感較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人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飲用時在火上略炒至焦爛,沖泡後略飲。嚼檳榔的習慣也很普遍。嚼檳榔要整天混著煙草和石灰。
:
傣族服飾的特點
傣族服飾典雅美麗,既註重實用性,又具有強烈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
1,全國各地男裝差別不大。壹般常穿無領雙排扣或大排扣小袖上衣,長袖長褲及白布、粉布或藍布。
2.傣族婦女的服飾因地區而異。
(1)西雙版納的傣族婦女穿著各種緊身內衣,緊身無領短袖,下面是五顏六色的裙子,壹直到腳,裙子上系著精致的銀帶;
(2)德宏地區的傣族婦女,有的也穿顏色鮮艷的長裙和上衣,有的(如瀘溪、盈江)則穿白色或其他淺色的大排扣上衣、西褲、繡花腰,婚後再改穿雙排扣上衣和長裙;
(3)新平、沅江壹帶的“花腰傣”穿開衫、黑裙,裙上用彩色布條和銀泡泡裝飾,做成各種圖案,光彩奪目。各種傣族女裝都能表現出女性的婀娜身姿。
(4)傣族婦女喜歡留長發,紮在頭上。他們有的用梳子或花朵裝飾,有的戴著頭巾,有的戴著高高的圓柱帽,有的戴著禮帽,各顯其美,相當別致。
雲南省人民政府網-雲南少數民族: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