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韭菜種子生產技術

韭菜種子生產技術

韭菜屬於百合科蔥屬,又名扁蔥、大蒜、蒜苗。原產歐洲中南部,30年代傳入中國,在江西、廣西有栽培。近年在北方栽培,產品多以蒜苗的商品名供應市場。生產中栽培的韭菜品種株高壹般為50cm,假莖(俗稱大蔥)長22-26 cm,以炒為主。筆者引進的品種屬於長假期莖型,單株發育遠優於普通韭菜,株高1.3-1.5m,假莖長80-100 cm,平均每667平方米產量可達10000kg。淡淡的辣味和濃濃的甜味,生吃熟食都可以,生吃最好。抗性強,適應性廣,耐貯運。

1,植物學特征

根系為肉質弦狀須根,粗短,種植在縮短的莖盤上,分根弱,根毛少,吸收弱,根長30-40 cm。葉扁厚,帶狀,表面有蠟粉,寬3-4厘米,多層葉鞘包裹成假莖。幼苗株高1.3-1.5m,最高1.8m,假莖長80-100 cm,直徑4-5 cm。營養莖短,花莖長,基部厚約3cm,心飽滿而髓,外有帶總苞的傘形花序。每個花序有800-1500朵小花,小花呈球狀。種子有角,黑色,千粒重2.5—3.2g,生活力弱,壽命1a(年)。

2.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2.1溫度。韭菜適應性強,生長期間能耐受38℃的高溫和-10℃的低溫。在土壤、積雪和覆蓋物的保護下,其幼苗和種子能耐受-30℃的低溫並在露地越冬,夏季可繼續生長,但生長速度略慢。種子萌發的最低溫度為2-3℃,萌發的最適溫度為15-18℃,幼苗生長的最適溫度為12-20℃,器官形成的最適溫度為18-22℃,夜間溫度為12-13℃。抽薹開花的最適溫度為20-26℃。

2.2照明。韭菜是壹種長日照植物,生長過程中喜歡中等強度的光照,有壹定的耐蔭性。

2.3土壤和水分。韭菜對土壤適應性廣,以透氣性好、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強的粘壤土最好。生長期需要較高的土壤濕度和較低的空氣濕度;根系怕澇,生長前期需氮,生長中後期需磷鉀肥。

3.栽培技術要點

3.1播種育苗。3月初在北方播種,也可在2月初的塑料大棚等保護設施中進行,以便提前上市。667平方米大田種子約250克,苗床與生產田之比為1: (8-10),育苗期30-60天。播種前精心整地,每667平方米苗床施優質腐熟有機肥4000公斤,整平後撒播,覆蓋1cm細潮土,踩實,澆水,滲水後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濕保暖,或提前澆水濕潤,播種後用塑料薄膜覆蓋。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適當控制澆水。當幼苗有4-5片葉,高度為15-20 cm時,應選擇葉片深綠色,葉片均勻的幼苗種植。

3.2殖民化。從4月初至5月中旬,當溫度穩定地超過5℃時,植物可以在露天種植。選擇3年(壹年)未種植百合科蔬菜的疏松肥沃土壤,翻耕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5000公斤全腐熟環肥和40公斤磷酸二銨。翻地前用50%辛硫磷1000倍液噴灑地面,防止地面生蛆。采用平畦栽培,行距15-18厘米見方,每667平方米種植2-3萬株。

3.3現場管理。種植後澆水可促進幼苗成活,緩苗後多次中耕除草,促進新根生長。7、8月炎熱幹燥,晚上要澆水,防止高溫期澆水引起地溫突變和傷根;雨後及時排水和防洪;註意除草,以免傷草。掌握澆水時見幹見濕的原則。全生育期用水追施尿素3-4次,每667平方米20公斤,生育中後期每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銨或硫酸鉀1-2次,15-17公斤。老葉在生長過程中要及時清理。韭菜抗病性強,幾乎不發病,壹般不用。

4.收獲

韭菜壹年四季都可以收獲。當地高80-100 cm,假莖長60-70 cm即可上市。在露天種植的大多數植物在初冬收獲,以確保最佳質量,收獲在第壹次霜凍-初冬進行。收獲後,成年植株耐儲存,不怕凍。冬天可以稍微蓋壹下,植物解凍後食用風味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