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求端午節的傳說

求端午節的傳說

妳對端午節的起源了解多少?估計大多數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關於端午節的起源,其實有很多傳說。下面就來壹壹盤點這些傳說吧~

第壹種說法:紀念屈原。

這種說法源於南朝吳郡《續齊之和》和南北朝梁宗谷《荊楚之時》的記載。相傳,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死後被惡龍所困。世界對此感到悲傷,所以每當他到達這壹天,他會把五色絲綢粽子扔到水裏,以便趕走龍。

還有壹個傳說是,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立即劃船施救,壹路搜尋到洞庭湖,卻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當時恰逢雨天,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在打撈聖人屈博士時,又冒雨出門,沖進了茫茫洞庭湖。

為了寄托哀思,人們在江河上劃船,後來逐漸發展成龍舟比賽。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好像都和紀念屈原有關。這裏有唐代文秀寫的《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據傳是屈原。楚江空空如也,不能直洗,真是可笑。”

第二個說法:紀念伍子胥。

伍子胥和吳越春秋時期的驚心動魄的歷史將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記憶中。根據民間傳說,他死後成為了沈濤。在江浙壹帶廣為流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時期楚國著名的壹員。伍子胥家族在楚國很有名。祖師爺吳舉是楚國有名的大臣,直言有功勞,其父吳奢是楚王所建之師。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因其父吳奢、其弟吳尚及其家族65,438+000余人被楚平王所殺,逃往吳國避難。認識吳公子光後,幫他奪得皇位,是為了吳王闔閭。為了使吳國能夠抵禦外敵,他建議吳王闔閭“先築城垛,設駐軍,固陣地,治軍隊”,奉命親自選擇吳國都城的選址。他“嘗相土之水”,“望天地之象”,最終選定了城址,進行了合理的規劃,建成了偉大的合律之城。今天的蘇州城。

伍子胥很有才能,深得吳王闔閭的信任。他忠心耿耿,幫助吳王西破強楚,北聯金,南奉越人,吳國國力達到頂峰。吳王陸埮死後,他繼續輔佐夫差登基,幫助吳國打敗了越國。伍子胥分析說,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吳越只能有兩者之壹,所以他主張越國必須滅亡。然而,吳王夫差卻以戰功自傲,聽信了伯的讒言,放嶽壹條生路。並給伍子胥死刑。五月初五,子胥的屍體被人拿走,用皮革裹著放入江中。伍子胥死後三年,吳被嶽所滅,夫差掩面自殺。吳國人民更加懷念國家棟梁伍子胥。千百年來,江浙壹帶流傳著伍子胥死後,忠魂不滅,成為沈濤的說法,端午節就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第三種說法: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供奉在曹娥寺。這似乎是中國古代的傳統。壹個具有壹定美德的人,即使生前郁郁寡歡,死後也能作為神享受人們的永恒紀念。正是因為她的孝順,曹娥感動了無數的後人。有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紀念孝順女兒曹娥的日子。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的父親,他在河裏淹死了好幾天。那時,孝順的女兒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過了十七天,她於五月五日投河自盡,五天後擡出父親的屍體。據說波濤洶湧的曹娥江,流經曹娥廟時,總是風平浪靜。當地百姓認為,是因為河水自覺愧對孝順的女兒曹娥江,直到現在,曹娥江不顧潮水湍急,咆哮咆哮。它壹到曹娥廟門前,立刻變得鴉雀無聲,仿佛辜負了孝順的女兒,過了曹娥廟的入口還敢再鬧,真是奇跡。據說曹娥投河自盡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因此,許多人把端午節作為懷念他孝順的女兒曹娥的日子..

第四種說法:紀念龍的節日。

這個說法出自聞壹多的《端午考》和《端午歷史教育》。聞壹多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龍”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主要原因如下:第壹,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吃粽子和賽跑,都與龍有關。粽子扔到水裏經常被龍偷走,而賽龍舟。其次,該種族與古代吳越的關系尤為深厚。除此之外,吳越人還有不斷紋身“看起來像龍”的習俗。第三,“彩絲紮臂”這種古老的民俗,在五月初五有用,應該是“如龍”紋身習俗的遺跡。

第五種說法:紀念邪惡日。

據說在先秦時期,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邪日。《呂氏春秋》中的《仲夏》規定,人在五月要禁欲齋戒。《夏·鄭瀟》也記載:“此日貯藥以除毒氣。”趙霽,宋徽宗出生於五月初五,從小被寄養在宮外。由此可見,五月初五在古代被視為惡日,這是普遍現象。可見,自先秦以來,這壹天就是壹個不吉利的日子。這樣,在這壹天插菊蒲、艾葉驅鬼,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避疫,也就順理成章了。

端午節習俗

龍舟比賽

賽龍舟前,請邀龍,祭神。如廣東端午要在端午節前從水下下水,在南海廟向南海神祭祀後裝上龍頭龍尾,再買壹對紙公雞放在龍舟上,相信可以保護船只。閩臺赴媽祖廟朝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首,殺雞,龍首滴血,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在湖南省汨羅縣,賽龍舟前必須先去曲子廟拜龍頭,給龍頭戴上紅布,然後賽龍舟,不僅是為了祭拜龍神,也是為了紀念屈原。

以上是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和賽龍舟習俗的簡單介紹。朋友們,妳們還知道哪些傳說?歡迎補充,評論區見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