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長江鱘魚是人工養殖的嗎?

長江鱘魚是人工養殖的嗎?

長江鱘魚是人工養殖的嗎?

長江白鱘是人工養殖的嗎?最近關於長江鱘魚滅絕的新聞上了熱搜,人們都在為之惋惜。甚至有人說,剛剛得知,這種魚再也沒見過了。那麽長江鱘魚有沒有人工養殖?

長江有沒有中華鱘的人工養殖?1沒錯,2022年4月9日,中國湖北省宜昌市組織了中華鱘放流活動,人工養殖池塘中生長的23萬尾中華鱘被放入長江,創造了歷史最高數據。

事實上,從專業記錄開始,這已經是第65次相關活動,全部由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主辦。通過這壹活動,第二代魚苗被釋放。自1984首次放流中華鱘以來,這種被譽為“長江魚王”的動物已累計有700多萬尾魚苗進入長江水系。

那麽,中華鱘是壹種什麽魚呢?38年來,我們國家放生的這些中華鱘都去哪了?

中國淡水魚的活化石——中華鱘

從“中華鱘”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我國特有的壹種鱘魚。鱘魚是地球上壹種古老的生物。早在2.3億年前,它們就已經留下了生命痕跡的化石。在現有的27種中華鱘中,中華鱘是中國分布最廣、知名度最高的鱘魚,也是世界上棲息地緯度最低的鱘魚。

中華鱘生性兇猛,是淡水魚中的大型肉食性物種。目前已知最大的中華鱘甚至有五米多長。由於體型巨大,它們行動緩慢,新陳代謝緩慢。中華鱘也成為自然壽命最長的魚類之壹,平均死亡年齡可達35歲。

中華鱘因其特殊的生理標誌和進化歷史,在中國生物物種中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

首先是他們對中國古生物學研究的貢獻。中華鱘最早的物種記錄可以追溯到1.4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是我國最原始的生物物種之壹。也就是說,在恐龍生活的年代,中華鱘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出現在今天我國的淡水中。而且摧毀恐龍文明的小行星並沒有讓中華鱘滅絕。

可見,通過分析中華鱘體內的基因及其進化規律,可以得到不同時期的各種淡水環境評價。這就好比地質學家可以從同壹塊土地上找到不同年代的土質,然後做下壹步的相關研究。

其次,目前的中華鱘不僅具有生物學研究價值,也是檢測長江流域和我國許多水域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參考。

中華鱘作為大型肉食性魚類,是所有水生生物中對環境要求最高的物種之壹。換句話說,只要有野生中華鱘的蹤跡,就意味著這片區域壹定有滿足它們生存需求的食物,也就是小魚小蝦。而要供給這些二等動物,必須有各種水生植物。下壹層是植物對土壤中養分的需求。

所以總體來說,如果在某個水域發現了中華鱘,說明生態環境物種豐富,水質幹凈,幾乎沒有汙染。

此外,還有中華鱘肉的食用價值。

所有的鱘魚都是喜歡生活在水底的動物。它們行動緩慢,生長周期長,這使得它們體內積累了豐富的營養物質。中華鱘也不例外,其肉質富含優質蛋白質,對人的健康、大腦、視力都有顯著作用。此外,中華鱘的明膠對美容護膚也有積極作用。

放生的中華鱘都去哪了?

1984是中國人民記憶中難忘的壹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初見成效,國家的壹切都欣欣向榮,欣欣向榮。也是從那壹年開始,由三峽集團資助的長江鱘魚研究所開始定期向江中投放魚苗。到2022年4月,超過700萬條中華鱘進入長江流域。

但是,既然相關工作做了這麽多次,為什麽中華鱘還是壹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以至於每年還會繼續放生?

答案很簡單。那些進入長江的中華鱘沒有生根發芽,很快就死了。

那麽,長江到底是怎樣的水環境,讓中華鱘在其中生存如此艱難?

首先是長江水質的汙染。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有了質的飛躍,特別是串聯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大城市的沿江經濟帶,成為吸引外資、對外開放的黃金水道。從上遊到下遊,長江兩岸隨處可見繁忙的貨船和遊輪。

但與此同時,長江的生態環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創。且不說沿河工廠的工業廢水,光是河上船只的廢氣排放就足以窒息水下植物和壹些魚類。

如前所述,“長江之王”作為高級捕食者,對環境的要求極高。即使在低級生物可以適應的水域,它們也不壹定能正常生存,更何況是連它們的獵物都無法接受的極端環境。雖然經過上億年的進化,中華鱘已經有了應對各種惡劣環境的對策,但只有人類的科技還知之甚少。

此外,中華鱘對交配和產卵也有嚴格的要求。陽歷十月是長江中華鱘的產卵季節,它們不在原地繁殖,而是像許多洄遊魚類壹樣回到河流上遊。然而,長江三峽大壩等許多水利工程的建設極大地阻礙了這些魚的上遊旅程。

由於水利工程的阻礙,中華鱘的交配成魚種只能在開閘通航時隨水流上升到上遊,逐漸找到合適的產卵場。這樣壹來,繁殖效率低下的中華鱘面臨著更加困難的處境,導致它們繁殖新壹代的任務只能更多依靠人工放流魚苗。

當然,與這些原因相比,長江漁民千百年來的捕撈行為才是中華鱘年度數量危機的最大隱患。由於中華鱘營養價值高,而且體型巨大,不易捕捉,所以它們的價格被炒到了壹個很高的位置。

在利益的驅使下,長江很多漁民通過發明和改進漁網、購買新船等方式捕撈中華鱘。雖然中華鱘早就被列為瀕危保護動物,但由於法律管控的疏忽,野生中華鱘出現在壹些酒店的餐桌上。

而且,即使不直接捕殺中華鱘,也會打撈出大量其他小魚,使它們因無食而難以生存。

因此,為了保護野生中華鱘,需要雙管齊下,既要在增量上每年按時向長江流域放流魚苗,又要在數量保存上壹定程度上控制人們的捕撈。

2020年,中國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長江禁漁十年計劃,俗稱“長江禁漁令”。此計劃於2021年元旦正式實施,主要針對長江流域的魚類和動物減少。這壹命令無疑為保護野生中華鱘增添了堅實的法律盔甲,並將為各項具體措施的實際落實提供可靠保障。

雖然“禁漁令”的頒布會對長江兩岸的漁民造成壹定的經濟損失,但我相信政府已經做好了充分的賠償準備。而且,只有優化和恢復長江生態環境,漁民才能真正擁有無盡的可持續發展機會。

大約在公元前壹千年的西周時期,中國史書中就有關於中華鱘的記載。他們陪伴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興衰,見證了國家命運的沈浮。從情感層面來說,保護他們也是保護自己文明血脈的壹種方式。萬物存在,才能創造出最和諧穩定的地球村。

長江鱘魚有沒有人工養殖的?長江鱘魚宣布滅絕。為什麽人不能通過人工繁殖避免滅絕?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說:目前還沒有人工繁殖長江鱘魚的成功案例。過去,由於缺乏技術和硬件條件,人工養殖的長江鱘魚最長只能存活29天。後來條件都具備了,但我們再也沒有捕獲過活的長江鱘魚。

如果長江白鱘救助池修得更早更有遠見,在捕獲長江白鱘後再養,那麽長江白鱘或許還有希望。目前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技術儲備。只要還能找到活著的長江鱘魚,就有壹線希望。

中華鱘滅絕的主要原因是無法繁殖。長江鱘魚通常在長江上遊產卵,在中下遊覓食、育肥。但1981葛洲壩的修建切斷了它們的洄遊通道,幼長江鱘仍能通過大壩在中下遊覓食,成年長江鱘卻無法回到上遊產卵。

捕獲的長江鱘魚

第二個因素是長江捕撈業的發展,使得大魚小魚被網住,或者直接導致長江白鱘的死亡,或者導致長江白鱘的食物越來越少。這壹點至關重要,因為長江白鱘被譽為淡水魚之王。它的體長有7.5米,每天需要大量的食物才能生存。現在長江已經被定為無魚區了!

第三是航運,飛機和船只震動大,船只越來越多,航道交錯。不僅飛機、船舶的螺旋槳可能直接傷害長江鱘魚,航運衍生的航道整治、炸礁、護岸等通航工程對長江鱘魚棲息地的影響也很大。

2003年6月24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接到消息,壹名漁民在四川南溪意外捕獲壹條長江鱘魚。該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危起偉立即帶領救援隊趕赴當地。經確認是壹條雌性長江鱘魚,體長約4米,體重超過150公斤,腹中有大量魚卵。

誤捕的長江鱘魚

當時長江白鱘被誤捕,在漁民的船上四處活動。它受了重傷,腹部全部充血,頭部和尾部都有明顯的傷痕。對它進行了消毒和傷口縫合,然後把它放在附近的壹艘魚籠船上。

經過壹天的飼養,揚子鱘的傷勢有所好轉,最後決定將其放生,並在上面安裝了超聲波追蹤設備。本來是想連續跟蹤監控的,後來因為跟蹤船觸礁受損,最後失去了信號。此後,國內再無長江白鱘的目擊報告。

此外,圍墾、水汙染、城市化和水產養殖導致的棲息地喪失和破碎化,都是威脅長江白鱘生存的重要因素。

水裏的大熊貓,長江白鱘。

唉,長江白鱘的滅絕和大熊貓的滅絕壹樣嚴重,是中國生物史上的沈重打擊!

長江白鱘有沒有人工養殖?3長江白鱘已經正式宣布滅絕!

2022年7月21日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宣布長江白鱘滅絕,這意味著中國長江流域將不再有野生長江白鱘,同時地球上又少了壹個動物物種,但這些生物並沒有被地球種群的進化所淘汰,而是被認為滅絕了。

2003年,白鱘最後壹次出現在長江宜賓南溪段,而長江鱘魚(ACIPENSER davidii)被評估為野生滅絕,因為它未能找到除繁殖和放流種群外的任何幼魚。中華鱘滅絕的根本原因分析如下:

壹是非法捕魚。

為了經濟利益,人類曾經大量捕撈長江鱘魚,但此時國家並沒有出臺明確的禁漁令。長江流域周圍的居民通過捕魚獲利,這是野生白鱘滅絕的直接原因之壹。

第二是棲息地喪失。

長江流域修建的大壩阻斷了它們的遷徙路線,不可持續的采砂破壞了它們的產卵場,失去了它們的棲息地。

長江鱘魚復蘇的希望不大。因為我沒有掌握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介紹,目前還沒有野生長江鱘人工繁殖成功的案例。此前,由於缺乏技術和硬件條件,人工養殖的鱘魚最長存活時間只有29天。

由於生態環境的惡化,中華鱘的分布區域在逐漸縮小,數量也在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目前我國已具備相關養殖條件,但尚未捕獲到活體中華鱘。

自2003年以來,研究人員沒有發現更多的白鱘,也沒有人工繁殖的個體。但人們還是抱有壹絲期待。未來能否再見到長江白鱘可能還是未知數,但有漁民認為,長江部分水域仍有白鱘存在。

壹般來說,長江白鱘在2022年滅絕。7月21日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白鱘滅絕。滅絕的原因和人類有很大關系,不人工養殖的原因是不容易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