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刺五加有哪些特征?

刺五加有哪些特征?

(郝赤松)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et Maxim.)Harms〕別名刺拐棒,刺老牙等。為五加科多年生落葉灌木。主產黑龍江小興安嶺,在吉林、遼寧、河北、山西等省也有分布。樹皮可作五加皮入藥,民間多用根及根莖。另外,對莖、葉、果實部分的研究證明都有醫療效果。根部含有多種甙類、為五加甙B1,五加甙E1,β-谷甾醇葡萄糖甙,紫丁香甙,乙基半乳糖甙;此外尚含l-芝麻脂素和異白蠟樹定。近些年來研究證明,刺五加有類似人參樣作用,屬於“適應原”性藥物。樹皮味辛,性溫,有祛風除濕、強筋骨功能;根及根莖有扶正固本、益智安神、健脾補腎等功效。用於脾腎陽虛,腰膝酸軟體虛無力,失眠,多夢,食欲不振等癥。

壹、形態特征

高1—3m,多分枝,莖枝通常密生細長倒刺,有時少刺或無刺。掌狀復葉,互生,葉柄長3.5—12cm,具細刺或疏毛;小葉5,稀4(或3),葉橢圓狀倒卵形至長圓形,長7—13cm,下面沿脈有淡褐色刺,邊緣有銳尖重鋸齒,小葉柄長0.5—2.2cm,被褐色毛。傘形花序單個頂生或2—4聚生,花多而密,總花梗長5—7cm,無毛;花梗長1—2cm花萼無毛,幾無齒或有不明顯5齒;花瓣5,黃白色,卵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合生成柱狀。核果漿果狀,近球形或卵形,長約8mm,紫黑色,幹後具明顯5棱,先端有宿存花柱。種子4—5個,扁平,新月形(圖14—106)。

圖14—106 刺五加形態圖

1.果枝 2.花 3.根及根莖 4.柱頭 5.雄蕊

二、生物學特性

(壹)生長發育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刺五加多生長在土壤比較濕潤,腐殖質層深厚、土壤微酸性的雜木林下及林緣。氣候夏季受太平洋暖風影響溫暖濕潤,冬季受西伯利亞寒風影響,嚴寒少雪,自然生長期100—120天。其生長發育情況見物候期表(表14—89)。

表14—89 刺五加物候期

(二)物候期

三、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

刺五加9—10月份果實成熟,但種胚並沒有發育成熟,無論是當年秋播或翌年春播都需要經過壹個夏季在溫、濕度適合的情況下完成形態後熟和經過壹個冬季(低溫)完成生理後熟之後才能萌發。種子壽命三年,實用年限二年。

收取果實,浸泡1—2天,搓去果皮,漂洗後收取種子,混拌二倍濕砂,放在花盆或木箱內,在20℃左右溫度下催芽。每隔7—10天翻動壹次,約經3個月左右,待種子有50%左右裂口時,放在3℃以下低溫處貯藏,於第二年4月中旬播種,5月份出苗。也可采用與刺五加天然種子繁殖類似的方法,即將收取的種子立即播種或翌年6、7月播種,待第三年5月出苗。

做寬約1m、長5—10m的育苗床,床土要深翻,耙細。平整床面後,澆透底水,按8×8cm等距播種,每穴2—3粒種子,播後覆土2cm左右,土上蓋3—5cm厚樹葉等物。發現出苗時要去掉覆蓋物,適當澆水保持床土濕潤,幼苗期要設遮蔭簾並保持床面無雜草,生長2年後移栽。

刺五加種子空癟的較多,加上有胚後熟休眠,用種子繁殖有壹定難度,所以也可用扡插和分株等方法繁殖。

2.扡插繁殖

在采挖刺五加根的時候,將莖枝或分蘗枝收取,剪成20cm左右具2—5個芽的枝條,扡插於插床內,並保持壹定溫度和濕度。如在春季扡插要用薄膜覆蓋,保持:25℃左右的溫度;夏季扡插要搭設遮蔭棚,在天然林內杄插可在床面上蓋壹層枯枝落葉。如秋季剪取莖枝可將剪取的枝條剪截約20cm長,裝在塑料袋內放冰箱或冷窖內保存,待扡插時取出。

利用半木質化嫩枝扡插效果很好。於6月中、下旬剪取半木質化嫩枝,插條只留壹個掌狀復葉或將葉片剪去壹半,將插條在1000ppm吲哚丁酸溶液中沾壹下,促進插條生根。為保持較高的溫度和濕度,插床上應覆蓋薄膜;為避免強光直射,在插床上再搭簾遮蔭。每天澆水1—2次,並適當通風,約20天左右生根,生根後去掉薄膜,生長壹年後移栽。

3.分株繁殖

刺五加植株地下莖發達,多在地面下10—20cm左右的土層內向四周延伸,頂端形成越冬芽,所以植株周圍每年都可萌發出壹些幼株,可在早春將這些分蘗株剪下,挖穴定植。這種方法成活率高,生長快。

移栽時選土層深厚的山坡地、林邊空地、荒地均可栽植,按2×2m株行距挖穴定植。

四、采收與加工

刺五加實生苗生長緩慢,而根莖上萌發的幼株生長較快,年生長量可達50cm左右,因此人工栽培的分蘗株要生長3—4年後采收,而實生苗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采收。

藥用根皮的五加皮,夏秋二季挖取根部,洗凈,剝取根皮,曬幹後放幹燥處貯存。

藥用根、根莖及莖的,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或春季樹液流動前采收。去掉泥土,切成30—40cm長,曬幹後梱成小捆或采收後切成5cm左右長的小段,曬幹後裝袋保存。

藥用葉可在8月份采摘,幹燥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