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寶寶飲食很重要,用什麽食用油更健康?

寶寶飲食很重要,用什麽食用油更健康?

盼星星盼月亮,寶寶終於6個月啦,可以開始添加輔食咯。制作輔食就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對待寶寶要吃進嘴裏的東東,媽媽們可是比自己當年高考的時候還要認真好幾倍。

除了食材的選擇、營養搭配、烹飪方法,尤其要註意的調味料添加問題,身邊好多新手媽媽表示已經完全暈了。不要方!這時候就輪到糕媽出場了。之前糕媽和大家科普過,1歲以下的寶寶是禁鹽的,相信媽媽們都認真記在小本本上啦。但是對於做大部分菜都需要用到的油,大家還不太清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寶寶吃油的問題,跟著糕媽壹起漲知識吧~

寶寶需要吃油嗎?

很多媽媽談油色變,壹聽見油就覺得很重口味,“油這麽膩,寶寶的腸胃承受不了吧?”可實際上,寶寶是非常需要油的。

美國兒科學會(AAP)指出,膽固醇和其他壹些脂肪對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包括大腦和神經系統)非常重要。對嬰幼兒來說,這類物質是不應該被禁食的。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指出,輔食應適量添加植物油,植物油和脂肪能為寶寶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除此之外,脂肪還能促進維生素A、D、E、K的吸收和運輸,讓食物的味道更好。

很多媽媽會擔心,給寶寶吃油,會不會變成小胖墩兒呀?其實只要孩子飲食均衡,每日攝取的總熱量沒有超標,就不用擔心過度肥胖的問題。真正讓孩子變胖的不是那幾小勺食用油,而是三餐以外吃下的糖果和零食。

好脂肪和壞脂肪

雖然寶寶的生長發育離不開脂肪,但脂肪也分好壞。給媽媽們簡單科普壹下。

好的脂肪是指不飽和脂肪。其中有2種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和omega-6,又被稱為必需脂肪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須由膳食提供。媽媽們熟知的DHA就是omega-3的其中壹種。

母乳、海產品(如三文魚)、亞麻油、核桃等都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不僅對嬰兒大腦和視力的發育至關重要,還能幫助兒童改善學習,強健免疫系統。

第二類好的脂肪叫做飽和脂肪含量較豐富的有肉、蛋、全脂乳制品、黃油等。雖然較大的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攝入的飽和脂肪不宜過高,以防膽固醇升高,但2歲前的寶寶還是很需要飽和脂肪的。所以給寶寶喝牛奶時壹定要選擇全脂的哦。

那什麽是壞脂肪呢?其實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反式脂肪它會增加人們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對健康無益。反式脂肪主要來自加工食品,如用氫化植物油、人造黃油制作的各類糕點、餅幹、薯條等。購買這類食品時,壹定要檢查壹下外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看看是否含反式脂肪。

寶寶什麽時候可以吃油?吃多少?

寶寶滿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後,就可以適量吃油了。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如嬰兒輔食以谷物類、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為主,每日需額外添加約5-10g油脂。

2-3歲建議每日攝入15-20g植物油;

4-5歲每日攝入20-25g植物油。

這樣我們既能保證寶寶每日所需的油,也不會讓寶寶攝入過多的油脂。

友情TIPS

5g油大概是這麽多,建議媽媽們準備壹個量勺(烘焙用的那種就可以),每次用油時量壹量,心裏更有底。

寶寶適合吃什麽油?

掌握了油的用量,那麽問題來了:我們到底該給寶寶選哪種油呢?這裏給媽媽們幾點建議。

1.多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豬油、牛油等)。

食用油壹般可分為植物油和動物油。動物油中富含飽和脂肪酸,不宜過量攝入。植物油(棕櫚油除外)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高,且富含維生素E,更有益於健康。

2.經常更換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

雖說植物油更健康,但超市貨架上那麽多種類的油,到底該選哪種好呢?其實媽媽們大可不必太糾結,最好的辦法就是經常換著吃。

不同種類的植物油,其成分和營養價值是不同的。比如橄欖油、茶油、菜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玉米油、葵花子油富含亞油酸(omega-6的壹種),胡麻油(亞麻籽油)富含α-亞麻酸(omega-3的壹種)。經常換著吃,寶寶才能攝取更豐富、更全面的營養。

3.斷奶後,多給寶寶補充富含omega-3的食物。

有些媽媽表示,想給寶寶吃更健康、更高級的油。糕媽建議選擇富含omega-3的植物油,比如亞麻籽油、核桃油等。不僅能促進嬰兒大腦和視力的發育,還能幫助兒童改善學習,強健免疫系統。尤其是當寶寶不再喝母乳和配方奶粉後,要更多地從飲食中攝取omega-3,如上面提到的亞麻籽油、核桃油,還有深海魚類(金槍魚、三文魚)等。

另外提醒媽媽們註意,油開封後時間過長,或是溫度過高都會引起變質。所以我們要盡量買小瓶的油,開封後把油放在陰涼幹燥的地方,常溫密封保存。

好啦,看到這裏,關於油的問題媽媽們都清楚了嗎?油是必要的,適量給寶寶吃壹些可以保證生長發育所需。對於調味料,糕媽再來啰嗦壹遍:1歲以下是禁鹽的,在寶寶的腎臟發育還不健全的時候,攝入鹽分過多會加重腎臟負擔。制作輔食時不添加鹽、糖以及各種刺激性的調味品,不僅能讓寶寶品嘗到食物的原汁原味,做個小小美食家,還能幫助他從小養成清淡的口味,降低兒童期和成人期罹患肥胖癥、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