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艾灸排病反應連載:艾灸排病反應及解決方案,請灸友收藏!(二)

艾灸排病反應連載:艾灸排病反應及解決方案,請灸友收藏!(二)

5、發燒

現象說明

1、發燒是體內正氣和邪氣做鬥爭的重要表現。 壹般孩子施灸後容易發燒,因為孩子是稚陽之體,施灸後潛伏於體內的病邪容易從陽化熱,表現出發燒癥狀。

2、艾灸促使人體陽氣升發,寒邪被驅趕到膀胱經,體溫就會升高。

解決方案

1、針對孩子發燒,讓他們多喝溫開水,同時繼續艾灸。 如果體溫達到38.5 以上,建議去醫院就診,同時搓痧或吮痧,幫助泄熱, 壹般會選擇大椎穴、肺俞穴、身柱穴。

2、針對成人發燒,建議在膀胱經、督脈刮痧或拔罐,幫助瀉熱,刮痧壹般以出痧為度, 拔罐壹般在內側膀胱經定罐10-15分鐘, 同時用艾葉煮水泡腳,幫助發汗。

註意事項

灸後發燒,不建議使用含有布洛芬等副作用強的退燒藥,壹來給身體帶來毒副作用,二來不利於潛藏的病邪排出。

6、排汗

現象說明

1、排汗是正常反應,排出的是臟腑、血液和細胞裏的濁水,在幫助人體代謝。 正氣足了,排汗功能得到增強,濁水才能通過汗液排出,這是體內陽氣不斷提升的表現。

2、不同部位排汗,說明身體存在不同問題,壹般而言,汗會從身體最虛弱的地方大量排出。 比如,額頭排汗多,說明肝陽上亢;鼻子排汗多,說明肺氣不足;胸口排汗多,說明脾胃失和;手心、腳心排汗多,說明血虛……

3、如果排汗過多,以致於人很虛弱,說明灸量過多。

解決方案

1、對於正常排汗,繼續施灸。

2、如果排汗過多,建議控制灸量。 壹般而言,艾灸時皮膚潮紅伴有水氣,摸起來非常濕潤,就說明灸量足夠了。

3、如果排汗過多,建議加灸足三裏穴、三陰交穴、太溪穴、照海穴等滋陰穴位。 同時配合壹些補氣養血的食物,如山藥、小米、紅棗等,防止身體太過虛弱。

7、腹瀉

現象說明

1、灸後腹瀉,說明在排出毒素和寒濕。 人體排出毒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排汗、放屁、大小便等,而大部分毒素和寒濕由腸道排出。

2、艾灸培補人體陽氣,幫助身體驅逐陰邪,陰邪好比大雪,陽氣好比太陽,大雪融化後成為雪水流到下水道, 同理,陰邪化開後,部分就會下註到腸道,通過腹瀉的方式排出。

3、腹瀉越厲害、味道越臭、持續時間越長,說明腸胃功能越弱。 艾灸促進腸胃功能恢復,大腸蠕動隨之加強,滯留體內的宿便隨之排出,壹般腹瀉越頻繁、味道越臭、持續時間越長,說明體內瘀積的毒素越多,正邪相爭的過程越長,也就說明腸胃問題越嚴重。

4、灸後腹瀉與病理性腹瀉有差別,灸後腹瀉表現為腹部突然疼痛,腹瀉之後,疼痛癥狀就會消失;病理性腹瀉會讓人虛脫、疲勞。

解決方案

1、繼續艾灸,多喝溫開水。

2、若灸後腹瀉過於劇烈、頻繁,或伴有嘔吐癥狀,可喝點兒糖鹽水(往溫水中適量加入白糖、精鹽) 同時加灸神闕穴、關元穴、足三裏穴,培補元氣,促使毒素及寒濕邪盡快排出。

註意事項

有些人艾灸後,肚子會咕咕叫,說明腸胃功能有問題,以胃、腸寒為主。有些人的癥狀甚至能持續1年乃至更久,說明胃、腸過寒。 建議堅持艾灸,把體內寒邪及濁氣悉數排出,咕咕叫的現象就會消失。

未續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