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良局陳壽仁小學,位於香港九龍,壹直是香港報名人數最多的小學之壹。2065438+2007 * * *學校招生8100人,但是小學只錄取了150人,競爭非常激烈。
校長楊永明從事教育管理工作超過25年。他深深相信,孩子的發展有無限可能,快樂可以通過不同的互動體驗和自我追求找到。他強調,要讓世界變得更好,首先要讓自己變得更好。人和植物是壹樣的。想要越來越好,就要有方法和空間。而教育則是為孩子準備壹個合適的環境,讓他們像農作物壹樣在灌溉下成長。?
香港地狹人稠,農業發展不如臺灣和日本發達。2014年6月,楊永明有了獨特的眼光。他利用頂樓陽臺的空間,搭建了壹個“守護花園的有機花園”,為都市小農戶打造了壹門課程,結合社區資源和當地的有機經營者,讓生活生態教育可以在樓頂進行,家長可以挽起袖子、卷起褲腿“下地”,扮演莊稼人的角色。七樓陽臺夏熱冬冷。如何創造壹個友好的環境和選擇合適的種子播種是壹個重大問題。
通過400多個種植箱的開發,壽元種植了50多種時令果蔬,在農民家長的幫助下,逐漸開花結果——不僅被認證為“香港有機資源中心”,還成為香港第壹所獲得種植有機認證的學校,收獲的有機耕種也成為孩子們最放心的營養午餐。
2065438+2006年5月,家長根據自己在“守護花園”種植有機作物的經驗,出版了《花園來自有機》壹書。在書中,65,438+06作物壹年四季都與孩子的性格相關,比如春天的胡蘿蔔和紫甜椒,夏天的南瓜和莧菜,秋天的茄子和玉米,冬天的蘿蔔和西紅柿。作者通過種植農作物,講述為人父母的感受,同時舉辦新書發布會,接受媒體采訪,向社區推廣農作物。
站在家長的角度,豐富孩子的校園生活,讓大家感受大自然的神秘,也體會到不壹樣的育兒體驗:原來種瓜果不用播種澆水也能等收獲。
校長楊永明說,“僅僅放壹顆種子是遠遠不夠的。”從零開始的每壹步都不能馬虎。比如紫甜椒是嬌嫩的公主,要經常澆水,不能有太多的水分。她怕冷怕熱,但畢竟種地可能長不好,只好耐心等待。莧菜有恃無恐,好長,但不疏苗就長不出來。玉米沒有特別的方法,但是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發展和不同的形式...各種植物都有自己的生長原因,這是自然規律。在教育的圈子裏,學生就像是百花齊放的水果。嘗試使用適合自己的方法,等待合適的時機。?
有人問楊永明總統,為什麽不種植單壹植物,比如經濟價值高的玉米?他說,孩子來自不同的環境,我們不能只培養壹種孩子;有人問他為什麽選擇申請有機認證。他說有了認證,有助於我們更認真。有人建議種植後可以出售獲利。他說我們辦教育,重過程輕收獲。?
偉大的園丁強調,世界上的壹切都能令人滿意嗎?父母就像農民,孩子就像莊稼,萬物皆有時間,有時生死攸關,有時播種,有時生長,有時欣欣向榮。很多時候,妳悉心照料,它就是不結果。作為家長,妳“要等”。?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孩子們將參加“城市小農戶”的課程,學習種植玉米,學習松土、施肥和輔助繁殖,並有三個月左右的實踐經驗,包括生物和科學知識。在城市叢林中建立土地與自然的友好關系,家長和農民的親身參與也成為育兒教育的壹部分。
香港保良局陳壽仁小學的有機花園,讓老師、學生和家長在七樓的教室裏,從耕作中獲益良多。孩子們學到的不僅僅是生態教育,更是珍惜事物、感謝上天的態度。家長和農民的參與也明白了教育孩子的方式。走進社區,就是與社會接軌。這個融合了點、線、面的平臺,充滿了活力和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