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各種食用油產品,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調和油、色拉油,以及特殊的油,如橄欖油、葡萄籽油、紅花油、月見草油等等,但我們值得為某些種類的油付出高價嗎?
今天我告訴妳,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好油,不是貴油!!
市場專家表示,食用油價格會受多種因素影響,但主要取決於原料資源價格。
有的食用油營養豐富,原料匱乏,生產成本高,價格較高;有些食用油質量壹般,資源豐富。商家為了炒作壹些概念,在產品成本中加入高額的廣告費用,制造壹些高價品牌。
但事實上,高價食用油並不壹定營養全面,質量好。哪種油好?看看各種油的營養成分表就壹目了然了。
主要食用油脂中必需脂肪酸的組成
(中國營養協會)
單位:%
營養素亞油酸亞麻酸
紫蘇油83-88 6.5
月見草油70 3-15
葡萄籽油58-78 < 1.0
紅花油55-81 2-3
小麥胚芽油50 4-10
大豆油49.8-59.0 5.0-11.0
葵花籽油48.3-74.0 0-0.3
棉籽油46.7-58.2 0-0.4
芝麻油35.0-50.0 < 1.0
玉米油34.0-65.6 0-2.0
米糠油29-42 < 1.0
亞麻籽油15-20 44-61
花生油13.0-43.0
菜籽油11.0-23.0 5.0-13.0
橄欖油3.5-21.0 0.3-0.9
油茶籽油7-14 7
棕櫚油5.0-14.0 < 1.5
豬油12 0
羊油3-5 2
奶油2 0
黃油2 1
椰子油1.6 2
我來解釋壹下食用油的主要營養。
衡量油脂的營養價值有兩個指標:壹個是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二是必需脂肪酸的含量。植物油中含有這兩種脂肪酸,壹般高於動物油。不飽和脂肪酸越多,對身體越好。
不飽和脂肪酸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包括油酸,多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亞油酸和亞麻酸,必須從飲食中補充。
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生長和健康所必需的,但自身不能合成的,稱為必需脂肪酸,主要包括亞油酸和亞麻酸,因此是衡量食用油營養價值的標準之壹。
(1)亞油酸:參與人體內磷脂的合成,使細胞膜和線粒體成為其中的壹部分。它是新陳代謝、新組織生長和受損組織修復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沒有亞油酸,孩子的皮膚會變得幹燥,鱗片會變厚,生長發育會延遲。老年人缺乏亞油酸會導致白內障和心腦血管疾病。
亞油酸還能調節膽固醇。
(2)亞麻酸具有抗煙、抗血栓、抗凝血、抗心律失常、降血脂、覆蓋血管彈性的作用;還具有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提高記憶力的作用。人體壹旦缺乏亞麻酸,就會引起血脂代謝的紊亂,導致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健忘、疲勞、視力下降;
缺乏亞麻酸的嬰幼兒和青少年會嚴重影響智力和視力的正常發育。
主要食用油中脂肪酸的組成分析
(中國營養協會)單位:%
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和其他脂肪酸的類型
米糠油20 80 0
亞麻籽油11 89 0
玉米油15 84 1
大豆油16 81 3
橄欖油8 92 0
紫蘇油17 83 0
葵花籽油14 86 0
小麥胚芽油18.8 81.2 0
花生油19 80 1
芝麻油15 84 1
月見草油27 73 0
葡萄紫油29 71 0
油茶籽油37 62 1
紅花油37 63 0
豬油43 54 3
棉籽油24 73 3
棕櫚油42 58 0
黃油62 31 7
羊油57 40 3
奶油69 31 0
菜籽油13 45 42
椰子油92 8 0
動物油主要含有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可引起血漿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引起心腦血管疾病。
植物油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亞油酸和亞麻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但卻是人體生長和健康所必需的。它們參與人體內磷脂的合成,並以磷脂的形式作為線粒體和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膽固醇和類脂質的代謝,合成前列腺前體,有利於精子的形成,保護皮膚免受X射線的損傷。
就基礎營養而言,我們壹般吃的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都可以提供。
維生素A、D、E、K等。是脂溶性維生素,常與食物中的油脂共存。所以吃油是吸收這些脂溶性維生素的重要途徑。其中維生素E只存在於幾種食物中,食用油中維生素E含量最高的是大豆油、米糠油、大豆胚芽油和小麥胚芽油。
每100克食用油中維生素E的含量
(中國油脂)毫克/100克
營養成分維生素e
小麥胚芽油257.1
大豆油95.8
米糠油90
菜籽油83
玉米油77.2
棕櫚油64.2
油茶籽油57.6
葵花籽油54.6
花生油26.8-51.0
棉籽油63.3-77.6
橄欖油8.7
芝麻油29.4-52.8
葡萄籽油35.95
奶油0.114
豬油0.13
黃油0.27
羊油0.25
日常食用油中,大豆油的維生素E含量為95.8mg,而花生油僅為50mg。菜籽油中維生素e的含量為83mg;玉米油中維生素e的含量為77.2毫克;;米糠油中維生素E的含量更高,90mg,但其必需脂肪酸含量遠不及大豆油。
通過對上述營養成分的分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豆油的營養成分優於花生油和菜籽油。
其實高價食用油的營養配比壹定要全面,質量不壹定好。哪種油好?看各種油的營養成分表壹目了然。
所以,只買好的,不買貴的,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油才是最重要的。
就人們的日常生活而言,橄欖油並不是最好的。棕櫚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為42,與豬油相近。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導致膽固醇升高,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所以橄欖油不宜作為日常用油,但其保健功能不能否認。其次,它的維生素E含量低,每100克只有8.7mg,和我們每天吃的大豆油(大豆油每100克含維生素E95.8mg)相比太低了。
女士們,或者懂美容的人都知道,維生素E有抗衰老的作用。
所以花了很多錢。從平衡性來說,有些食用油並不是最好的。
我是北方人,主要吃大豆油,我就解釋壹下大家對大豆油的壹些誤解:
首先,大豆油的顏色不是越淺越好。目前市場上流通的大豆油壹般有兩種顏色,壹種是深橙色,壹種是淡黃色或淺黃色。前者是國標ⅲ級油,後者是國標ⅰ級油。
橙紅色的大豆油叫“三脫油”,是毛油經過脫水、脫膠、脫酸後得到的產品。本產品的特點是不脫色,保持了大豆油固有的橙色,同時完整保留了大豆油中的營養成分。但是外觀感不好,不方便做涼菜和西餐。
淺色大豆油又叫“五脫油”,是毛油經過脫水、脫膠、脫酸、脫臭、脫色五道工序得到的產品。特點是去除了大豆油固有的顏色,顏色較淺,便於制作涼菜和西餐。但是大豆油在脫色的同時也去除了大豆油中很多固有的營養成分,尤其是大豆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劑和重要營養成分——天然維生素E,使得廠家不得不在油中添加化學抗氧化劑。
所以大豆油顏色越淺越好。至於選擇哪壹個,就看我們的需求和習慣了。
如果是用來炒菜、涼拌,就要選擇壹級油。其色澤清亮,不影響食物本身的民族口味,高溫下不易冒煙。
如果用於普通烹飪,最好選擇三級油,因為油中固有的營養成分沒有被破壞。
新鮮大豆油在正常煎炸溫度下(215攝氏度)不會冒煙。常溫冒煙是因為油中含有壹定量的遊離脂肪酸、磷脂等雜質。國家標準壹級大豆油油煙點為215攝氏度,三級大豆油油煙點國家標準沒有。企業壹般控制在180攝氏度,在這個溫度冒煙的都是不合格產品。
大豆油加熱時不應起泡。起泡是因為油中含有壹定量的磷脂和水。它的原理是:磷脂容易吸水,磷脂是壹種很好的表面活性劑,遇高溫能乳化油,產生豐富的泡沫。發泡產品是不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