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龍舟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壹個重要習俗。據說屈原被冤枉投江後,楚人很傷心。他們相信屈原是壹位忠君,所以他們劃船去救屈原。然而,當他們艱難地到達洞庭湖時,已經沒有了屈原的蹤跡,他們擔心著湖中的魚。後來每年端午節都會有龍舟賽。當時吳、楚、越南等地盛行賽龍舟的習俗,人們在端午節通過賽龍舟來祈求風調雨順。
2.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也是壹個重要的習俗。粽子又稱“筒粽子”、“角小米”。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泡糯米,洗粽子葉,包粽子。不同地方的粽子味道和餡都不壹樣。粽子本來是用來祭祖祭神的,但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也是五月初五。人們不忍心河裏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把粽子扔到河裏。
3.懸艾葉
民間有句諺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草”。艾葉是壹種藥用植物,其葉中含有揮發性芝麻油,可以驅蚊提神。在端午節,人們會打掃房間,在門楣上貼上艾葉。艾葉代表壹種祝福,可以使人身體健康,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南方和北方在端午節掛艾葉驅邪祛病,北方則是除毒辟邪。
4.喝雄黃酒
端午節前後,氣候炎熱多雨,蚊蠅蟲猖獗,疾病頻發。雄黃酒,用磨碎的雄黃加工而成的白酒或黃酒,在5月1日至5月5日曬幹。雄黃作為壹種中草藥,可以作為解毒劑和殺蟲劑,古人用它來控制蛇、蠍子等害蟲。
5.系上彩色的繩子
五彩繩,又稱五彩絲、五彩綢,是中國古代所提倡的。五彩繩的五種顏色代表了金木的火、水、土五種元素,這五種元素相輔相成,包含著好運。據說戴著五彩繩的孩子可以避禍,防止蛇和昆蟲對他們的傷害。
6、放壹只風箏
風箏就是風箏。把紙或絲貼在竹條等骨架上,拉著綁在上面的長線,在風吹來的時候放到天上,是壹種只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孩子們在端午節時放風箏被稱為“飛災”。
7.泡在龍舟水裏
龍舟水發生在從小滿到夏季的至日。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雨和龍是聯系在壹起的。龍不僅是吉祥之物,也是風化雨的主人。蜻蜓在天上飛,雲在撒雨。盛夏端午節前後,我國南方暖濕氣流活躍,與我國南方自北向南的冷空氣相遇,往往會出現持續、大範圍的強降水。端午節強降水來臨時,河水水位迅速上漲,為龍舟垂釣提供了良好的場地。泡龍船水是中國南方流行的壹種傳統習俗,因為龍船水寓意吉祥,人們認為龍船水和龍船滑過的水是“大運水”。按照傳統說法,泡龍船水意味著好運,萬事如意。
8.躲端午節
躲端午節,簡稱“躲午”,也叫“躲五天尾”,是當地的壹種民俗,舊時流傳於我國北方中原地區。在古代北方習俗中,五月和五月五日是邪惡的月份和日子,所以需要避免很多事情,因為有端午節帶婦女回家躲避的習俗。《嘉靖隆慶誌》也記載有雲:“嫁女召歸過節”。又《欒州誌》:“女子新娘子迎月歸,謂之“躲端午”。
貴州省監獄管理局-端午節習俗
百度百科-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