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說起濕氣,很多人都知道有寒濕、濕熱兩種情況。我們之前說過很多關於溫中化濕的方法,但很少提及怎樣應對濕熱。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怎樣才能更好地調理好濕熱體質吧!
濕熱淺說
所謂濕熱,就是濕和熱兩種邪氣的結合體。
治濕本來就是個很麻煩的事情,如果濕氣再加上熱就更加麻煩了,以至於古人形容濕熱為“如油裹面”,意思是說濕熱就像油和面混在了壹起那樣,想將二者分開是非常難的。
同時,治濕需要面臨兩個性質相反的矛盾體,即熱為陽邪,濕為陰邪。 如果用藥太溫則熱加重,如用藥太寒則脾胃受損而脾胃陽氣不足,運化功能受損,則濕氣越重。
濕熱的產生大多跟脾胃的運化功能失調有關,有的人飲食上過於喜歡溫熱的辛辣刺激食物和有溫補作用的各種肉類,時間久了就會讓脾胃在功能減弱生濕的同時又產生了熱邪。
還有的人在飲食上毫無節制,所謂“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當脾胃因暴飲暴食而受傷時,飲食中的營養精微就不能正常被吸收利用而變成多余的廢物停滯於體內,這些廢物就是痰濕。
當濕氣在人體內長期積滯的時候,就會化熱而成為濕熱。
濕熱的人常常會有濕氣重的周身酸困酸懶,精力不濟,頭重昏沈,皮膚油膩,出汗及分泌物粘膩,大便易溏瀉,苔膩,脈濡,又同時會有熱邪引起的心煩急躁,分泌物臭穢難聞,舌紅,苔黃,脈數。
所以濕熱的人常常是在壹種無力反抗的慵懶的煩躁中糾結的度日如年……
如何調理
濕和熱混雜在壹起,看似難以分解,其實抓住要害便可壹擊而中。
濕熱雖然難以分解,但主要矛盾仍在濕上,既然用藥溫燥就會化熱,就不如用淡味利濕,使濕從小便而解,濕去了熱無所依附就會自然消失了。
所以,治濕熱應該重點放在利小便上,而慎用苦寒藥物。除非熱重濕輕,需要苦寒燥濕的黃連、黃芩、黃柏來清熱燥濕了。
所以,有濕熱的人應該:
飲
常喝冬瓜湯、紅豆湯、薏仁湯、綠豆湯。
也可以喝些取荷葉3克、陳皮3克和4克熟普洱同泡代茶飲。
還可以在煮玉米的時候,把玉米須留著同煮,煮熟後喝些煮玉米的水,因為玉米須能清利濕熱。
食
食物應以清淡口味為主,淡能利濕。
濕氣重濁陽氣易被困住,飲食最忌甜食與肉蛋奶類。濕中夾熱,辛辣也應少吃以免助熱。
不暴食暴飲,保護好自己的腸胃,不給腸胃增加負擔才是祛濕熱的關鍵,也是祛濕的關鍵。
動
無論濕還是濕熱,合理的運動都是祛濕的重要方法。
運動為陽,動能幫助氣血條暢,能促進脾胃功能,能舒展被濕氣所郁遏的陽氣。適當而合理的動能促進身體對濕濁的運化,又毫無副作用可言。
太極拳、八段錦、快走、小跑妳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適合妳的運動。
是動起來讓濕氣拜拜,還是喝完藥讓濕氣暫退,由妳決定!
心
讓心態平和,樂觀向上,豁達大度壹些,陽氣才能得以生發,氣血才能條暢。
被濕熱困擾的“大濕”們,陽氣內郁,不僅懶惰少言,更是遇事直走偏鋒,處處都從消極和陰暗面去理解。
讓心態平和,樂觀向上,豁達大度壹些,陽氣才能得以生發,氣血才能條暢。
這世界,這身體,妳若溫柔以待之,她必還妳以陽光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