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般間隔有實心結的空心桿。葉子依次從結的兩邊出來,結相同的葉子生在壹個平面上,葉脈平行。每片葉子分為三部分,下半部分包裹桿子,上半部分獨立,兩者之間有壹層薄膜或壹圈細毛。花很小,沒有花瓣,靠風授粉。果實為穎果。
常見的雜草主要有以下幾種:
黍,禾本科。又叫“抓根草”、“雞爪草”。
形態特征:莖基部開始傾斜,節間落地後易生根,光滑無毛,株高40-100cm。葉片披針形,條狀,兩面疏軟或無毛,葉鞘短於節間,有許多軟毛具疣基部;葉舌鈍和圓形膜質。總狀花序3-10,指狀排列,下部近輪生;小穗通常是孿生的,壹個有柄,另壹個近無梗;第壹穎片小,第二穎片長,邊緣具纖毛;第壹外稃與小穗等長,有5-7條脈,脈間距不等,無毛,第二外稃覆蓋內稃。穎果是橢圓形和透明的。種子繁殖。紅馬唐與馬唐的區別是:總狀花序只有3-4個,長2-8厘米,穗軸每個節上著生2-3個小穗;第壹個外稃5脈,在脈和邊緣之間有桿狀毛;第二個外稃成熟時是暗褐色的。
溫度低於20℃時,馬唐發芽較慢,25-40℃發芽最快。種子萌發的最適相對濕度為63%-92%。最佳深度為1-5cm。喜濕喜光,濕潤肥沃的地塊枝繁葉茂,4月下旬至6月下旬大量發生,8月至6月結實,種子成熟時脫落,生命力強。成熟的種子有休眠習性。菜花是晚春最重要的雜草之壹,多生於河岸、田野或曠野的濕地塊。
稗草屬於禾本科黍屬。別名曼藻稗、水田稗、稗草等。
形態特征:稈叢生,基部彎曲或直立膝,株高50-130 cm。葉片條,無毛;葉鞘平滑和無葉的舌。圓錐花序稍開展,直立或彎曲;總狀花序通常分枝,偏斜或貼生;小穗有兩朵橢圓形的花,長約3毫米,有疣狀毛,密集分布在穗軸的壹側;穎片有3-5條脈;第壹外稃有5-7條脈,先端有5-30毫米芒;第二外稃頂端有小尖,粗糙,邊緣似孢子。丁香是米色和卵圓形的。種子繁殖。種子卵球形,橢圓形,黃棕色。
生態特征是溝渠、水田及其周圍常見的雜草,生於濕地或水中。平均溫度在65438±02℃以上時能萌發。最適發芽溫度為25-35℃,低於10℃,高於45℃不能發芽。土壤濕潤,沒有水層時,發芽率最高。土壤深度超過8厘米的稗草種子不發芽,可以第二次休眠。在幹燥土壤中,出苗深度為0-9厘米,出苗率為0-3厘米。東北和華北的稗草4月下旬開始出苗,生長至8月中旬,壹般7月上旬開始抽穗開花,生育期76-130天。上海5月上旬和中旬有壹個高峰,9月份可能還有壹個高峰。
白草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形態特征:稈單生或叢生,直立,株高30-120cm。葉片呈條狀,葉鞘無毛,部分鞘口和邊緣有毛。葉舌短有毛。穗狀圓錐花序是圓柱形的;主軸有角,有或無微毛和短枝;小枝剛毛白色到帶褐色紫色;小穗上有1-2朵花,單生或2-3朵簇生在總苞內;第壹穎片很小;第二種是小穗1/2-3/4,有3-5條葉脈;第壹個外稃和小穗壹樣長;谷粒幾乎和小穗壹樣長。
生態特征喜歡生長在山坡或路邊幹燥的地方,是地面邊緣和苗圃常見的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