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海鮮過敏癥狀臉

海鮮過敏癥狀臉

海鮮過敏的原因是海鮮富含大量的異質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直接或間接地激活免疫細胞,引起化學介質的釋放,進而產生壹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

海鮮含有壹定量的組胺。組胺壹旦被人體吸收,進入免疫系統,就會引起過敏。大多數人體內都有分解組胺的酶,所以不會出現過敏現象;但值得註意的是,如果組胺的攝入量超過人體的耐受範圍,可能會引起過敏性中毒。但是,所謂的過敏中毒和過敏是不壹樣的。

對海鮮過敏的人,只要攝入少量組胺就會出現癥狀;但過敏性中毒是因為攝入了過多的組胺。所以,即使是含有組胺分解酶的正常人,也仍然有可能出現過敏性中毒。由於過敏性食物中毒和過敏的癥狀幾乎相同,就醫時往往會出現誤診,所以患者要詳細告訴醫生自己吃了什麽,吃了多少,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海鮮過敏中毒發生快,往往在進食後0.5~1小時,有時長達5分鐘,久者長達4小時。發病時癥狀較輕,恢復較快,偶爾出現死亡。常表現為臉紅、頭暈、頭痛、心跳、心悸、胸悶、氣短、面唇腫脹、舌肢麻木、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

壹、皮膚癥狀:皮膚充血、濕疹、瘙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這些癥狀最容易出現在面部、頸部、耳朵等部位。

1、蕁麻疹:常先出現皮膚瘙癢,後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淡紅色及膚色,少數患者有水腫性紅斑。風團的大小和形狀各不相同,開始的時間也不確定。風團逐漸擴散,匯成碎片。由於真皮乳頭水腫,可見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風團持續幾分鐘到幾個小時,少數可以延續到幾天後消失,不留痕跡。皮疹反復成批出現,尤其是晚上。風團通常是廣泛的或有限的。有時合並血管性水腫,偶爾在風團表面形成水皰。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者還可出現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快、脈搏微弱、血壓下降、氣短等全身癥狀。

2.濕疹:起初皮損多為密集的粟粒性丘疹、丘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於搔抓,丘疹、丘疹或水皰在頂部搔抓後出現明顯的點狀滲出和小粟粒面,邊緣不清。如果繼發感染,炎癥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等。自覺劇烈瘙癢。過敏引起的濕疹可伴有或不伴有惡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癥狀。

二、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粘液樣或水樣便,個別還可能有過敏性胃炎、腸炎、乳糜瀉。

三、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頭暈等。,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癥狀,如血壓急劇下降、意識喪失、呼吸不暢甚至過敏性休克。

預防海鮮過敏的方法有哪些?

海鮮過敏患者大多是因為過量食用海鮮而過敏。海鮮過敏的原因是海鮮中富含大量的異質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直接或間接地激活免疫細胞,引起化學介質的釋放,進而產生壹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當抗體和抗原共同作用時,人體會出現過敏癥狀。

1,忌不成熟的海鮮:海鮮中的細菌主要是副溶血弧菌等。,耐熱性強,只能在80℃以上被殺死。除了水帶來的細菌,海鮮裏可能還有寄生蟲卵,還有加工帶來的細菌和病毒汙染。

壹般來說,沸水煮4-5分鐘才能完全殺菌。所以,吃“醉蟹”、“生海膽”、“醬爆海鮮”等未經加熱的海鮮壹定要小心,吃生魚片壹定要保證魚的新鮮和衛生。

2、不要吃不新鮮的海鮮:不新鮮的海鮮可能會有大量的繁殖細菌,產生毒素,其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也容易氧化酸敗。不新鮮的貝類還會產生更多的胺和自由基,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

買了活貝類後,不能在家裏存放太久。盡快把它們煮熟。過敏體質的人要特別註意,因為有時候過敏反應不是海鮮本身引起的,而是海鮮蛋白質分解過程中的物質引起的。

3、不要配啤酒喝:吃海鮮最好不要喝啤酒。蝦蟹等海鮮經過代謝後會形成尿酸,尿酸過多會引起痛風、腎結石等疾病。如果同時吃大量海鮮和喝啤酒,會加速體內尿酸的形成。

因此,在吃大量海鮮時,不要喝啤酒,否則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4.不要與水果同食:魚、蝦、蟹等海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水果含有較多的單寧酸。如果吃完海鮮後馬上吃水果,不僅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還會使海鮮中的鈣與水果中的鞣酸結合形成不溶性鈣,刺激胃腸道,甚至引起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所以吃海鮮和水果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

5、不喝茶:吃完海鮮不適合喝茶的原因和不適合吃水果的原因差不多。因為茶葉中也含有單寧酸,還能與海鮮中的鈣形成不溶性鈣。在吃海鮮之前或之後吃海鮮,會增加鈣與鞣酸結合的機會。所以吃海鮮最好不要喝茶。同理,間隔2小時以上也是最好的。

6、蝦忌與維生素C同食:通常對人體無害的砷,在維生素C的作用下可轉化為有毒的砷。

7.吃藥期間小心吃海鮮:根據妳的體質,比如有的人在吃藥的時候,吃海鮮壹定要非常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