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氣發生爐操作規程:
1、烘爐(第壹次點爐):
(1)裝爐渣粒度40-80㎜,小塊(20-40㎜),壹部分可以從人孔裝入,另壹部分用提升機提至煤倉。用加煤機加入爐內,開啟除灰機,直至爐渣轉出灰盤。且爐渣加到風帽200㎜以上,呈饅頭狀,同時檢查電動葫蘆、加煤機、除灰機的運行情況。
(2)上段(爐前)放散閥打開,所有探火孔打開,汽包水位在1/3-2/3處。下段濕式盤閥落下切斷,壹級電捕焦入口切斷。爐底、水封,放散閥、濕式盤閥水封高位溢流。旋風除塵器除灰鬥插板封死,灰盤水到邊沿50㎜處。
(3)將少許木柴填入爐渣之上,將棉紗倒入機油鋪在木柴中間,點燃火把(由木柴上纏粘有機油的棉紗做成)用火把將木柴引燃。做好烘爐記錄。
(4)烘爐曲線:
2、點火
(1)待烘爐結束後,將爐內木柴熄滅,將爐渣重新整理成饅頭狀,且高於風帽200㎜以上。並檢查烘爐後耐火磚有無變化。所有水封設備狀態同烘爐規程第2項相同。
(2)將長度300-400㎜,粗約100㎜木柴,從人孔裝入爐渣之上,厚度大約400-600㎜,並至少留有3-4個風道。同時在木柴中間均勻鋪些浸有機油的棉紗,將煤倉加滿焦碳。
(3)逐壹點燃火把(10個左右),扔在風道內。木柴的各部,使爐面均勻點火,待各部均勻著火後,封死人孔,開啟鼓風機,調整風把或頻率,鼓風100-500Pa。
(4)從探火孔觀察爐內木柴燃燒情況。均勻著火後(上段溫度大約在250℃左右)。開啟加煤機加入焦碳,調整爐底壓力,逐漸下碳,控制上段溫度在60-80℃。將焦碳加至空層2000-3000㎜處,準備加煤。同時在這壹過程控制好:焦碳加入量、爐況的培養。結合化驗結果,調整好飽和溫度。
3、送氣
(1)隨著爐出溫度,將煤加至空層為500-700㎜。當插釬爐況正常,化驗煤氣基本在範圍內。O2≤0.6%時,調整好風機頻率,緩慢將電捕焦入口閥門打開開始用煤氣置換空氣。(蒸汽壓力正常的情況下,可用蒸汽吹掃)
(2)隨著上段溫度的不斷升高,根據上升的幅度開啟濕式盤閥,此時上、下段煤氣混合,取樣化驗煤氣各部分且O2≤0.6%,待合格後開啟混合塔出口,至窯前放散。
(3)在整個吹掃過程中註意事項:
a、整個系統的水封、水池、焦油流淌管、、溢流、封死。
b、根據風機頻率,爐底壓力,維持整個系統壓力穩定,且隨時保持系統壓力在1000PA左右。
c、前段放散閥門關閉前,必須把後壹段放散閥門打開。
(4)從窯爐末端取樣化驗煤氣合格後,通知煤氣站註意出口壓力方可點火。
(5)電捕焦瓷瓶保溫達到要求,並送電。
4、生產爐轉熱備爐:
(1)停下電捕焦電源。
(2)煤氣站司爐工通知用戶關閉窯前燒嘴,同時監視好爐出口、爐底壓力。通過空氣閘板閥,調整鼓風機頻率和爐前放散閥維持爐出口壓力穩定。當窯前閥門完全關閉時,打開爐前放散
(4)關閉電捕焦入口閥門。濕式盤閥切斷。
(5)汽包壓力保持水位、壓力正常
(6)鼓風機停車,關閉空氣閘板閥,打開自然通風閥。註意:找開自然通風閥之前先用蒸汽吹掃5分鐘以上。
5、熱備爐轉生產:
(1)關閉自然通風閥,用蒸汽吹掃爐底5-10分鐘。
(2)啟動鼓風機,調整頻率,打開空氣閘板閥,開始微量鼓風,然後根據化驗結果和插釬情況,決定鼓風量。
(3)當爐出口溫度達到正常值時,開始適量加煤,並加飽和溫度。
(4)化驗上、下段煤氣合格後,方可按3步驟並檢查送氣。
6、熱備爐的維護:
(1)平時嚴禁打開探火孔。
(2)每隔24小時鼓風壹次。鼓風前先用蒸汽吹掃爐底管道5分鐘以上。
(3)鼓風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4)根據爐出溫度、插釬情況,決定加煤和除灰。
(5)待各層次正常後,重新轉入熱備。
(6)隨時觀察汽包壓力、水位,保持在正常值。
7、停電規程:
(1)全開爐底飽和蒸汽,維持爐出口上、下段壓力在300Pa以上,維持爐內正壓。
(2)拉開爐前放散閥,調整開放,保證爐出口壓力,檢查是否拴牢,是否有煤氣冒出。
(3)關爐底鼓風閥門
(4)關閉濕式盤閥,關電撲焦進口閥門,混合塔關閉保持溢流,打開自然通風口。
(5)檢查各處水封水位是否正常,汽包水位和壓力是否正常。
(6)嚴禁打開探火孔,根據停電時間長短和汽包壓力、水位情況,決定爐子是否能為熱備爐。
(7)來電後,先用蒸汽吹掃爐底空氣管道再行鼓風,鼓風量由小到大。
8、緊急停爐:
(1)汽包、夾套嚴重缺水,水位不明或水位低於火層。
(2)夾套嚴重漏水。
(3)風帽脫落。
(4)爐篦及爐底裂縫造成嚴重漏灰、漏氣、漏水時。
(5)爐裙、灰盤破裂嚴重,大量漏水、漏灰、竄火等。
(6)加煤機或除灰機損壞,熱備不能修復時。
(7)爐內蓬料,結渣嚴重無法處理時。
百科詞條
“煤氣發生爐”/view/160161.htm
參考資料
“煤氣發生爐選形原則”/740701/blog/12866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