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祛瘀通絡。
大黃的作用:
大黃能增加腸道蠕動,抑制腸道水分吸收,促進排便;大黃具有抗感染作用,它能抑制多種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鏈球菌最敏感,其次是白喉、傷寒和副傷寒、肺炎球菌和誌賀氏菌。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因為丹寧,腹瀉後出現便秘;對膽胃有益;此外,還具有止血、保肝、降血壓、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
大黃的應用:
1,停滯便秘。本品瀉下作用強,能清胃,推陳出新,是治療便秘的重要藥物。因其味苦性寒,善釋熱,故實熱便秘者尤宜。常與芒硝、厚樸、枳實同用,以增強瀉下和積聚之功。它是壹種緊急瀉藥,用於治療陽明腑實證,如大承氣湯(傷寒論)。若大黃用量較輕,與火麻仁、杏仁、蜂蜜等潤腸藥物合用,瀉力會有所緩解,如《傷寒論》麻子仁丸。內熱氣虛者,宜與補藥同用,標本兼治。如熱郁、氣血不足,用人參、當歸等藥,如黃龍湯(傷寒六書);對於熱致津液停滯的患者,麥冬、生地、玄參等。可用作增液承氣湯(《溫病論》);若脾陽不足,寒積便秘,宜與附子、幹姜同用,如溫脾湯(千金方)。
2、血熱嘔吐,目赤喉腫。本品味苦,瀉下,能泄上炎之火,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之功。常與黃連、黃芩同用,治血熱吐血、鼻衄、咯血,如瀉心湯(《金匱要略》)。現代臨床上,單用大黃粉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療效顯著。若與黃芩、梔子等藥同用,還可治火邪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齦腫痛等癥,如葛亮散(和劑局方)。
3、熱瘡、燙傷。這種產品既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內服可清熱解毒,憑借其瀉下作用,排出熱毒。治熱毒癰癤,常與金銀花、蒲公英、連翹同用。治療腸癰引起的腹痛。
可與牡丹皮、桃仁、芒硝同用,如《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外用本品可瀉火解毒,涼血消腫,治熱毒癰腫癤。若用於治療乳癤,可用粉草研末,用酒熬成糊狀(女子良方);為了治療口瘡糜爛,通常用幹明礬擦患處(盛慧芳)。治療燒燙傷,可單獨用散,或與地榆粉混合,用香油塗抹患處。
4.血瘀證。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功效,既能祛瘀,又能清瘀清熱,是治療血瘀證的常用藥物。對於產後腹痛惡露不絕的婦女,常與桃仁、土鱉蟲同用,如下:瘀血湯(《金匱要略》);對於血瘀閉經的女性,可配伍桃核、桂枝,如《傷寒論》桃核承氣湯;治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常與當歸、紅花、穿山甲同用,如復元活血湯(醫學發明)。
5、濕熱痢疾、黃疸、淋病。本品有導瀉、瀉下之功,故可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治療濕熱蘊結於腸道的痢疾,單用大黃即可有效(蘇文病機齊壹包姬壽),或與黃連、黃芩、白芍等同用;濕熱黃疸,常與茵陳、梔子同用,如茵陳湯(《傷寒論》);用於濕熱淋證,木通、車前子、梔子等。往往是合在壹起的,如八正散(合劑方)。
此外,大黃還能破痰、疏通臟腑、燥濕化濁。用於年老痰阻、呼吸困難、便秘者,如胡氏滾痰丸(養生主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