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體解剖結構來看,在不排便的情況下,恥骨直腸肌仿佛掐住了直腸的脖子,阻止了便便排出。蹲便時,恥骨直腸肌完全放松,肛門和直腸的夾角接近 180 度,也就是說肛門和直腸接近壹條直線。便便來到直腸的時候,很順溜地就能來到肛門。
坐便時,肛門和直腸的夾角比較小,也就是說,掐脖子的手沒完全松開呢,便便來到直腸之後要「轉個彎」才能來到肛門。
兩者對比,的確是蹲便時便便能更輕易地從直腸進入肛門然後排出。2003 年壹項研究對比了蹲便、稍低壹點的坐便器和正常坐便器時的排便效果,發現蹲便花費的時間更少,排便更容易,大部分人從坐便變為蹲便時,排便時間都有所減少。
2.坐著便便就是錯誤的了麽?
雖然蹲便排便更順暢,但要說坐便容易便秘、得痔瘡,就誇大其詞了。導致便秘和痔瘡的因素非常多,包含年齡、生活習慣、特殊疾病等等,這鍋可不能由排便姿勢來背。坐便時直腸的脖子雖然還被掐住了點,但只是稍稍延長了大便時間,只要保證大便時間別太長(少玩手機),不至於有這些危害。再說,要是真便秘,靠「蹲」也是解決不了本質問題的。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壹些安全的緩瀉劑,比如孕婦小孩都能用的乳果糖,比改變排便姿勢要有用的多。另外,增加蔬菜攝入,多喝水、適量運動,養成定時規律排便的好習慣,排便時精神集中,放松肛門,也有壹定的效果。那坐著便便還是沒啥優勢呀?錯,和蹲著便便相比,坐著便便更舒服,不容易腳麻。蹲便時腹壓增大,快速起立時容易發生體位性低血壓,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對於小孩、孕婦或肌肉力量不足、關節僵化的老年人來說,坐便相對更加安全,能有效避免跌倒、無法站立等意外。
3.最好的姿勢
聽起來,坐著蹲著各有千秋,但是都不完美嘛!那有啥完美的便便方式哩?在「蹲方」和「坐方」互不相讓、相愛相殺之際,也有壹些新型的、介於蹲便和坐便之間的排便姿勢開始流行。比如在坐便器前放置壹小板凳,雙腳踩在凳子上,排便時上身稍微前傾,據說既有蹲便的順暢,又有坐便的舒適和時尚?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確切數據證明它有啥用。還有壹些新型的便便姿勢異常奪目,比如日本壹個網站整理的這些奇葩便便姿勢:甚至有些便便姿勢,沒點武術瑜伽健身功底,根本想都不敢想。實際上,就像豆腐腦的甜或鹹壹樣,排便姿勢的差異對於日常生活沒有多大的影響。想要「拉得健康」,姿勢不重要,控制便便時間才是王道。拉便便的姿勢,坐著好還是蹲著好?記住八個字:想坐就坐,想蹲就蹲由此可見,蹲坑確實有蹲坑的好處,但坐便也不差呀。該選哪個,還得看妳個人的喜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