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豆、蠶豆、蕓豆、扁豆等豆類蔬菜的豆粒中和馬鈴薯的塊莖中,有壹種叫血凝素的有毒蛋白質,能凝集血液的紅細胞。食用這些未煮熟的蔬菜時,往往會引起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可致命。
這些蔬菜還含有壹種有毒蛋白質抗胰蛋白酶,其毒性表現為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胰腺腫大。蠶豆的種子(和花粉)含有壹種叫做蠶豆毒素的巢蛋白,可以破壞紅細胞。吃了煮得不好的蠶豆,會誘發溶血性貧血,也就是著名的“豆病”。
豆類蔬菜中含有的有毒物質加熱後失去活性,所以壹定要炒透煮熟後再吃。
2.土豆蔬菜
土豆類蔬菜不適合生吃的原因是含有毒甙。
澱粉含量高的木薯塊莖含有生氰糖苷。如果不經過浸泡就煮熟,食用後會發生氰化物中毒。至於馬鈴薯塊莖中所含的龍葵堿(solanine),在遇光變綠的皮層中含量極高(比正常塊莖高10倍),即使煮熟後也不會被破壞,根本不能食用。
3.菠菜、芥菜等富含硝酸鹽的蔬菜。
菠菜、芥菜等蔬菜容易富集硝酸鹽。硝酸鹽本身對人體毒性很大,但在人體內微生物的作用下,會轉化為亞硝酸鹽,會與胃腸道內的含氮化合物(如仲胺、叔胺、酰胺等)結合。)形成亞硝胺這種強致癌物,有誘發消化系統癌癥的危險。
這些蔬菜不僅不能生吃,而且必須徹底煮熟才能吃。所以,涮湯時不宜吃“涮羊肉式”。
4.含草酸較多的蔬菜
含草酸較多的蔬菜,如菠菜、竹筍、茭白等,應先用開水焯壹下,以去除蔬菜中所含的大部分草酸,即使想涼拌也行。
草酸會在腸道內與鈣結合形成草酸鈣,幹擾人體對鈣的吸收,導致缺鈣。
5.萱草屬植物
新鮮的黃花菜含有壹種秋水仙堿,無毒。被胃腸道吸收後,會氧化形成劇毒的秋水仙堿,可刺激腸胃,引起咽幹、燒心、口渴、腹痛、腹瀉等癥狀。
由於秋水仙堿是水溶性的,在新鮮黃花菜的烹飪和幹燥過程中已經被破壞,食用黃花菜幹制品時必須用水浸泡,所以不存在中毒的危險。
6.野菜
馬齒莧等野菜需要焯壹下,徹底去除灰塵和蟲子,防止過敏。
此外,生菜、荸薺等。吃之前應該去皮,洗凈,用開水焯壹下,這樣比較衛生,也不會影響口感和營養成分。
7.澱粉蔬菜
含澱粉的蔬菜,如土豆、芋頭、山藥等。,壹定要煮熟,否則裏面的澱粉粒不會破碎,人體無法消化。
8、黑木耳
新鮮的木耳含有多葉森林中的感光物質。生吃鮮木耳後,可引起日光性皮炎,嚴重者出現皮膚瘙癢、水腫、疼痛。
9.地面上生長的綠葉蔬菜
在常規種植條件下,這種蔬菜經常被人和動物的糞便和農藥濺到,造成汙染。用清水洗反正洗不幹凈。當然,如果蔬菜是無土栽培條件下生產的,可以放心生吃。
10,菱角
如果經常吃生荸薺,姜蟲會進入人體,附著在腸道黏膜上,可引起腸道潰瘍、腹瀉或面部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