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適合湖南種植的藥材

適合湖南種植的藥材

1、前胡。

喜光照、濕潤,較耐寒,亦耐旱。多年生草本,根頸粗壯,莖上部葉無柄,花瓣卵形,棕色,花期8-9月,果期10-11月。生長於海拔250-2000米的山坡林緣,路旁或半陰性的山坡草叢中。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功能主治:疏散風熱、降氣化痰、主外感風熱、肺熱痰郁、咳喘痰多、痰黃稠粘、胸膈悶。

2、吳茱萸

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適宜在海拔500m以下冬季較暖的地區生長。土壤最好是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吳茱萸定植後的2~3年便可開花結果。花期在6~7月份,果期在8~10月份。4年以後進入盛產期。30年後結果量逐年遞減,到時需砍伐更新。吳茱萸以成熟果實入藥,味辛、苦、大熱。能溫中散寒止痛,降逆止嘔;主治脘腹寒痛,胃寒嘔吐等癥。

3、白芨

入藥以塊莖為主,以根莖肥厚、個大堅實、無須根者為佳。中醫認為白芨味苦、甘而澀,性微寒,入肺經。具有止血、消腫的功能,可治療生瘡出血、癰疽腫毒、潰瘍、手足皸裂。《渭南本草》謂其“治痛傷肺氣,補肺虛,止咳嗽,消肺疹咳血,收斂肺氣”。

4、板藍根

為十字花科大青屬植物,以根入藥,是常用大宗藥材之壹,板藍根正常生長發育過程必須經過冬季低溫階段,方能開花結籽,故生產上就利用這壹特性,采取春播或夏播,當年收割葉子和挖取其根,種植時間為5~7個月。如按正常生育期栽培,僅作留種用。

5、金銀花

適應性很強,對土壤和氣候的選擇並不嚴格,喜陽光和溫和、濕潤的環境,適應性廣,耐寒,耐旱。在當年生新枝上孕蕾開花。酸性,鹽堿地均能生長。根系發達,生根力強,是壹種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山坡、河堤等處都可種植。在蔭蔽處,生長不良。

擴展資料:

中藥材生產科技水平較為落後,種植方法較為原始,缺乏中藥材生產管理規範是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

1 、種子種苗的提純復壯和優良種品選育工作滯後,造成中藥材的質量不穩定

由於大多數藥用植物引種栽培歷史較短,因此保留著許多野生性狀,栽培的中藥材種質混雜,表現為種內變異的多樣性。種子種苗的提純復壯和優良品種選育工作不及時,是造成中藥材質量極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2、 中藥材中農藥殘留、有害重金屬含量超標

在栽培過程,中藥材往往遭受到多種病蟲病的危害,直接影響中藥材的產量和質量,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病蟲害種類多、危害重、損失大,由於藥農對農藥缺乏有關常識,濫用、誤用農藥問題突出。中藥材中的農藥殘留問題,直接影響人體健康,阻礙中藥走向國際市場。

環境汙染,某些中藥材生長地區受到工業廢液、廢氣等嚴重汙染;某些地區土壤含有砷、鉛等有害元素,有些中藥材在生長過程中富集這些有害元素。這兩個主要原因導致重金屬含量超標。

3、 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野生資源消耗速度過快

當前對野生中藥材資源保護措施不力,受價格和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常遭掠奪性開發,導致毀滅性破壞,如肉蓯蓉、川貝母、石斛、穿龍薯蕷,冬蟲夏草等,由於環境惡化,生態平衡失調,有些藥用植物分布區域縮小,甚至減少到物種滅絕的邊緣。

4、 中藥材栽培、加工技術不規範

對道地藥材的開發和利用不充分,大宗藥材的種植缺乏嚴格的規程,生產管理粗放產量低、質量差的現象較為普遍。

參考資料:

中藥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