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 hóng zǐ
2 概述水紅子為中藥名,出自《滇南本草》[1]。為蓼科植物紅蓼Polygonum orientale L. 的幹燥成熟果實[2]。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3 拉丁名Fructus Polygoni Oriental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英文名pirnce'sfeather fruit(《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水紅子的別名
水葒子、葒草實[1]。
6 水紅子的處方用名水紅子、蓼實、水紅花子、炒水紅子[3]。
7 水紅子的來源水紅子為蓼科植物紅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幹燥成熟果實[3]。
8 水紅子的采收與初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果穗,曬幹,打下果實,除去雜質[3]。
9 水紅子的產地水紅子主產於江蘇、遼寧等地[1]。
10 水紅子的炮制唐代有“熬令香”(《備急千金藥方》)[3]。
宋代有微炒入藥(《太平聖惠方》)[3]。
明、清兩代仍沿用炒法[3]。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爆花等[3]。
10.1 水紅子的炮制方法 10.1.1 水紅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灰屑[3]。用時搗碎[3]。
10.1.2 炒水紅子取凈水紅子,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迅速拌炒至爆花,取出晾涼[3]。
10.2 成品性狀水紅子呈扁圓球形,兩面微凹,頂端有短突尖,基部有果梗痕[3]。表面棕黑色或紅棕色,有光澤[3]。質硬[3]。味淡[3]。
炒水紅子質疏松,大部分爆裂成白花,具香氣[3]。
10.3 炮制作用水紅子生品力較猛,長於消瘀破癥、化痰散結[3]。用於癥瘕痞塊、癭瘤[3]。如治腹部痞塊脹痛,可與八月劄、玫瑰花、石見穿、白花蛇舌草等合用,或者用本品煎膏攤貼痞塊,並用酒調膏內服(《保壽堂經驗方》)[3]。治癭瘤腫痛,可與夏枯草、昆布、海藻、貝母等同用[3]。或本品生熟各半,研末,酒調服(《本草衍義》)[3]。
炒水紅子藥性緩和,消食止痛和健脾利濕作用較好[3]。用於食積腹痛,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3]。如治療食積胃脘脹痛,可與山楂、萊菔子、麥芽、枳實、檳榔等配伍;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可與大腹皮、牽牛子同用(《新疆中草藥手冊》)[3]。
10.4 貯存方法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幹燥處[3]。
11 水紅子的性味歸經水紅子味鹹,性微寒[1][3]。
歸肝、胃經[3]。
12 水紅子的功效與主治水紅子具有活血散瘀,消積,利水的功效[1]。
水紅子具有散瘀消癥、消積止痛、健脾利濕、化痰清熱的功能[3]。
水紅子具有散血消瘕,消積止痛,利水消腫的功能。用於瘕瘕痞塊,癭瘤,食積不消,胃脘脹痔,水腫腹水。(《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水紅子治腹中痞塊,肝硬化腹水[1]。熬膏攤貼患部,並以酒調膏服[1]。
水紅子治胃腹脹痛,消化不良,瘰癧[1]。內服:煎湯,6~9g;或研末、浸酒服[1]。
水紅子生品力較猛,長於消瘀破癥、化痰散結[3]。用於癥瘕痞塊、癭瘤[3]。如治腹部痞塊脹痛,可與八月劄、玫瑰花、石見穿、白花蛇舌草等合用,或者用本品煎膏攤貼痞塊,並用酒調膏內服(《保壽堂經驗方》)[3]。治癭瘤腫痛,可與夏枯草、昆布、海藻、貝母等同用[3]。或本品生熟各半,研末,酒調服(《本草衍義》)[3]。
炒水紅子藥性緩和,消食止痛和健脾利濕作用較好[3]。用於食積腹痛,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3]。如治療食積胃脘脹痛,可與山楂、萊菔子、麥芽、枳實、檳榔等配伍;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可與大腹皮、牽牛子同用(《新疆中草藥手冊》)[3]。
13 水紅子的藥理作用現試用於甲狀腺及消化道等腫瘤[1]。煎劑、流浸膏對大鼠有利尿作用[1]。
14 水紅子的用法與用量15~30g。外用適量,熬膏敷患處。(《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15 水紅子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水紅子
Shuihonghuazi
POLYGONI ORIENTALIS FRUCTUS
15.2 來源本品為蓼科植物紅蓼Polygonum onrientale L.的幹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果穗,曬幹,打下果實,除去奈質。
15.3 性狀本品呈扁圓形,直徑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紅棕色,有光澤,兩面微凹,中部略有縱向隆起。頂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淺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質花被殘留。質硬。氣微,味淡。
15.4 鑒別(1)本品粉末灰棕色或灰褐色。果皮柵狀細胞多成片,黃棕色或紅棕色,側面觀細胞1列,長100~190μm,寬15~30μm,壁厚約9μm;表面觀細胞多角形或類圓形,細胞間隙不明顯,胞腔小,稍下胞腔星狀;底面觀類圓形,內含黃棕色或紅棕色物。角質層與種皮細胞碎片易見,與角質層連結的表皮細胞甚扁平;表面觀角質層邊緣常卷曲,表皮細胞長形,垂周壁深波狀彎曲,凸出部分末端較平截,有的與相鄰細胞嵌合不全形成類圓或圓錐形間隙;種皮細胞長條形或不規則形,排列疏松,細胞間隙大。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40分鐘,濾過,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花旗松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10:1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5.5 檢查 15.5.1 總灰分不得過5.0%(附錄ⅨK)。
15.6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15.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乙腈為流動相A,以0.1%磷酸溶液為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90nm。理論板數按花旗松素峰計算應不低於6000。
時間(分鐘) 流動相A(%) 流動相B(%) 0~20 16 84 20~25 16→100 84→0 25~30 100→16 0→84 15.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花旗松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70μg的溶液,即得。
15.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4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5.6.4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含花旗松素(C15H1207)不得少於0.15%。
15.7 性味與歸經鹹,微寒。歸肝、胃經。
15.8 功能與主治散血消瘕,消積止痛,利水消腫。用於瘕瘕痞塊,癭瘤,食積不消,胃脘脹痔,水腫腹水。
15.9 用法與用量15~30g。外用適量,熬膏敷患處。
15.10 貯藏置於燥處。
15.11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