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羊百葉的功效和作用

羊百葉的功效和作用

這叫依形而行。牛瓣膜胃內部結構呈葉狀,故名百葉,能磨碎食物,利於消化。羊的瓣胃上有許多小突起。同時,這些小突起可以給小羊壹個消化食物的條件。胃通過蠕動把吃的草料磨碎。這些小疙瘩就像是和尚煉制的仙丹,因其分布分散,故稱散丸。

擴展數據

牛羊的胃是多室胃,由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組成。前三層胃黏膜沒有腺體,主要起儲存食物、發酵和分解纖維素的作用,也稱前胃。只有皺胃的黏膜中有腺體,才具有真正的消化功能。屬於腺胃,稱為皺胃。成年牛胃的容積壹般為110 ~ 235L,其中瘤胃約占80%,網胃5%,瓣膜胃7% ~ 8%,皺胃8% ~ 9%。四個胃約占體重的2.5%。羊的胃容積壹般為13 ~ 23L;各胃的比例與牛基本相似,不同的是網狀胃比帶瓣胃大。

瘤胃(1)是成年牛最大的胃,是壹個橢圓形的囊,前後伸展,左右略扁,幾乎占據腹腔的左側,其下半部也延伸到腹腔的右側。瘤胃前端與網狀組織相連,與第七至第八肋間相對;後端到達盆腔前口;左側與脾臟、膈肌、左腹壁接觸;右側與胃瓣、皺胃、腸、肝、胰等其他內臟器官相接觸。背側緣突起通過腹膜和結締組織附著於膈腳和腰肌腹側;腹緣通過大網膜與腹腔底壁接觸。瘤胃前後有前後溝,左右有左右縱溝。在瘤胃胃壁的粘膜表面,有與外溝相對應的肉柱。溝與肉柱形成環狀,將瘤胃分為較大的背囊和腹囊,背囊較長。由於前溝和後溝較深,在瘤胃囊和腹囊的前後兩端分別形成前背盲囊和前腹盲囊、後盲囊和後盲囊。綿羊瘤胃後盲囊短,腹盲囊長。瘤胃的前端通過腫瘤網與胃相連。在腫瘤造口的腹側和兩側,有向內折疊的瘤網胃皺襞;背側形成壹個圓頂,稱為瘤胃前庭,此處有瘤胃入口和賁門入口,與食道相連。

(2)網狀胃為橢圓形囊,略呈梨形,從前向後略扁平,位於瘤胃背囊的前下部,略偏時令肋正中矢狀面的左側,與六至八肋相對。前面凸起,靠近膈肌和肝臟;背部平坦,附著在瘤胃腔上;網狀結構的下端稱為網狀結構的底部,與膈肌的胸骨接觸。網狀結構的入口是腫瘤的造口;網孔位於腫瘤網孔的右下方,與瓣膜胃相通。網膜壁內表面有壹食管溝,起於賁門,沿瘤胃前庭和網膜右側壁下行,至網膜瓣口。它由兩層厚厚的粘膜皺襞組成,即食管溝唇,略呈交叉狀。幼齡動物吮吸乳汁或飲水時,可通過食管溝兩唇閉合形成的管道,經瓣胃底到達皺胃。隨著牛齡的增長和飼料性質的變化,食管溝閉合功能逐漸下降。由於網胃的解剖位置較低,牛用舌頭進食,混在草料中的金屬異物容易掉入網胃底部。當網狀胃壁肌肉強烈收縮時,尖銳的金屬異物會刺穿胃壁,引起創傷性網狀胃炎;網膜前部靠近膈肌,膈肌的胸表面與心包和肺相鄰,因此金屬異物可能刺穿膈肌進入胸腔,刺傷心包或肺,嚴重者可繼發創傷性心包炎。因此,要特別註意飼養管理,防止金屬異物混入飼料。

(3)皮瓣胃位於腹腔右肋部下部,與第7 ~ 11肋相對。牛瓣胃的形狀為圓形,左右兩側略扁而堅實。壁通過網膜與膈肌、肝臟接觸,臟面與網膜、瓣胃、皺胃接觸。網狀胃和皺胃分別有網狀皮瓣和皮瓣皺襞連接。兩個口之間有壹個帶瓣的胃槽,通過胃槽液體和細飼料可以從網胃直接進入皺胃。瓣胃黏膜形成高低不壹的褶皺,稱為瓣葉。瓣葉表面粗糙,密被乳頭狀突起。按瓣葉寬度分為大、中、小、最小四個等級,約100片,所以瓣胃又叫“百葉胃”。在皮瓣皺襞兩側的黏膜內形成壹對皺襞,稱為皮瓣胃帆,可以防止皺胃內容物回流到皮瓣胃內。

(4)皺胃為腺胃,呈梨形,壹端粗壹端細。位於右四分之壹肋和劍突軟骨,網織肌和瘤胃腹囊右側,腹側和瓣胃後方,大部分緊貼腹腔底壁,與第八至十二肋相對。破裂胃粘膜光滑柔軟,底部形成平行於皺胃長軸的12 ~ 14螺旋狀粘膜皺襞,使粘膜內表面積增大。黏膜內有大量胃腺,分泌胃液,參與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