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洋蔥怎麽種?

洋蔥怎麽種?

洋蔥具有適應性強、耐儲藏的特點,因此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其栽培技術如下:

壹、洋蔥種植品種的選擇

在選擇品種時,壹定要選擇適合本地區光照條件的品種,北方地區大多培育長日照品種;而我國南方秋冬栽培的品種多為短日照品種。這就要求我們從接近自己緯度的地區引進,而不是從緯度相差很大的地區引進。

洋蔥品種按皮的顏色可分為黃洋蔥、白洋蔥和紅洋蔥。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特性,洋蔥農民壹定要結合當地的消費習慣和氣候特點來選擇種植的洋蔥品種。

二、洋蔥播種育苗期間的管理

1,播種時間

播種期是否適宜對洋蔥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東北地區冬季最低氣溫在-20℃以下,壹般在夏末秋初播種,第二年春天移栽種植。秋播冬前移栽多用於華北中南部、華東、華中地區。華南地區壹般在深秋進行播種。下面以華東和華中為例,看看洋蔥的栽培技術。

2.播種前的整地和施肥

選擇土壤肥沃、灌溉方便、遠離工業廢棄物的田地,在苗床播種前壹周左右適當施基肥,基肥施用量不宜過多,以免幼苗生長過快。每畝苗床施有機肥2000㎏左右,過磷酸鈣40㎏,攤平後進行深耕,耕深應大於20 ?,耕完後做畦,畦寬約1米,兩畦田埂面距離。

第三步:播種

洋蔥的播種量與種子發芽率、種植面積、單位面積株數等有壹定關系。實際種植時要考慮淘汰的部分,種子量要增加20%。壹般每畝播種量要控制在5㎏左右,播種即可。播種後,種子表面要用細砂覆蓋,覆蓋厚度約為2㎝。播種後搭建小拱棚,保持洋蔥苗圃的溫度。

4.苗木管理

洋蔥播種後,幼苗出土前,應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溫度管理:播種後,白天保持在20℃~25℃,晚上保持在65438±03℃;當洋蔥苗全部出芽後,要適當降低溫度,防止幼苗過度生長,白天保持在15℃~20℃,晚上保持在10℃。當洋蔥生長達到15㎝以上時,可揭去小拱棚,使幼苗適應自然溫度變化。水肥管理:苗期的水分管理極其重要,土壤水分要保持在60%左右。發現苗床幹燥時,應立即澆水,防止土壤板結影響種子發芽出苗;苗期施肥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施用農家肥輔以其他無機肥料基本能滿足幼苗的生長需要。除草間苗: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要及時除草間苗。間苗應遵循去弱留強、去小留大的原則,以保證苗的整齊壹致,防止因苗過密而導致生長緩慢。第三,洋蔥殖民

種植前施基肥很重要。施肥的種類和數量對洋蔥生長和鱗莖大小有很大影響。在這裏,我給我的洋蔥農介紹壹點洋蔥生長的知識。

1,洋蔥抽薹特性

洋蔥鱗莖膨大後具有早抽薹的特點,不僅降低洋蔥產量,而且嚴重影響洋蔥品質。洋蔥早期抽薹有兩個因素:壹是需要壹定的低溫,這是誘導洋蔥花芽分化的主導因素。大多數品種在2~5℃的低溫下,經過40~70天即可完成春化並開始抽薹開花;第二個因素是洋蔥苗的大小。如果洋蔥葉鞘厚度大於0.6㎝,40天左右即可完成春化抽薹開花。

從以上兩個因素可以看出,在華北、華中、東北地區,洋蔥要想獲得飽滿的鱗莖,達到高產,在冬季結冰前壹定不能長得太旺盛。

2.種植前施肥和整地

在華東和華中地區,可以在深秋和初冬移栽種植。種植前,千萬不要施太多的肥料,更不用說氮肥,以防洋蔥在冬天結冰前生長過於旺盛。另外,為了適應洋蔥須根的特性,所用的基肥必須充分腐熟,糞肥腐熟、淺施、均勻撒施是使用基肥的技術要點。因為洋蔥是淺根作物,根系主要集中在20-30 ㎝深度的土層中。因此,施肥整地時,土壤要深翻,深度壹般在50㎝左右,這樣才能保證根系容易生長。

3.在壟上打壟來鋪床

土地平整後,可以進行起壟。邊界字段的寬度略大。壹般來說,每個畦田的寬度約為1.5米,壟高約20厘米,壟寬約25厘米。

4.水和地膜覆蓋

栽植前壹天,在田間澆1次水,保證栽植後苗木有足夠的水分。水下浸潤後,噴灑除草劑1次,然後進行地膜覆蓋。畦田兩側的地膜應繃緊壓實,以保證地膜覆蓋能保持土壤的溫度和濕度。

5.育苗

華東、華中地區秋末冬初,蔥苗長到3-4片葉時,即可移栽種植。撿苗時要求用鏟子或鐵鍬撿苗,並將撿出的苗按大、中、小分類。大小適中的幼苗標準是有3-4片真葉,株高30㎝左右,葉鞘直徑6-7 ㎜,單株重4-6克,然後分開種植,方便以後管理。

6.種植

洋蔥適合密植,因為它的植株直立,葉片遮蔭較少。壹般來說,洋蔥種植的行距為15~18㎝,株距為10~13㎝,每畝種植3萬株左右。種植深度以埋小鱗莖,澆水後不掉苗為準。

洋蔥種植後15天是洋蔥的慢苗期。緩苗階段過後,哪些苗長勢旺盛,哪些苗沒成活,就很清楚了。這時可以通過補植的方法,將弱苗和死苗換成壯苗。

緩苗期過後,我國北方天氣逐漸變冷。從這個時期開始,直到春天變綠,洋蔥的生長相對緩慢,主要是在積累營養物質,以供應根系的生長。所以這個時期也被蔥農稱為蹲秧期。冬天土壤結冰前,壹定要澆壹次水,澆完凍水就不需要其他管理了。

冬去春來,隨著春天的復蘇,洋蔥迅速進入快速生長期。它們開始陸續長出根和葉,植物的吸收能力增強。這期間肥水管理要及時跟上。

四、洋蔥營養生長期的管理

春天到來後,洋蔥進入了快速生長期。

水分管理:壹般來說,只有10㎝深度的土壤溫度穩定在10℃以上,才能澆綠水。從澆綠水開始,根據氣候和土質,每6~9天需澆1次。肥料管理:洋蔥變綠後,植物進入葉片旺盛生長期。這期間施些氮肥能促進葉片生長,每畝可施尿素15~25㎏和硫酸鉀15~20㎏。五、洋蔥鱗莖膨大期管理

從葉鞘膨大到收獲的時期稱為洋蔥鱗莖膨大期。隨著溫度和日照時數的增加,洋蔥積累的養分開始向葉鞘輸送,使葉鞘膨大形成鱗莖。

1,鱗莖膨大期的水分管理

鱗莖膨大期需水量逐漸增加,根據氣候和土壤條件適時澆水仍是管理的重點。在此期間,每隔5-7天要澆1倍的水,使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60%-80%之間。

2.鱗莖膨大期追肥

每畝施5 ~ 10?硫酸鉀肥和10 ~ 15?尿素,施肥後及時澆水,促進洋蔥對養分的吸收。許多洋蔥農民在洋蔥膨大期使用過多的氮肥是錯誤的。氮肥用多了,洋蔥就會貪吃,生長旺盛,影響鱗莖發育。

3、病蟲害防治

洋蔥膨大期也是病蟲害的高發期,所以在進行田間管理時,要註意各種病蟲害的發生。壹旦發生病蟲害,應及時采取物理、生物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保證洋蔥苗的健康生長。洋蔥常見的病害有霜黴病和灰黴病,蟲害主要是地蛆的危害。

霜黴病:主要危害洋蔥葉。起初,洋蔥葉上會有橢圓形的病變。這些地方的顏色會變淺,黃綠色,逐漸變成灰白色。後期洋蔥葉往往會幹枯死亡。

當溫度在15~20℃之間時,洋蔥霜黴病處於高發期。如發現霜黴病,可用乙膦酸鋁、百菌清、霜黴威等噴劑防治,每7~10天1次,連續2~3次。

灰黴病:發生時葉片上出現白色橢圓形或近圓形斑點,多由葉尖向下發展,逐漸連成片,使洋蔥葉片卷曲死亡。春季土壤濕度過高時灰黴病易蔓延,可通過噴灑多菌靈和甲基硫菌靈進行防治。

地面蛆:蒼蠅幼蟲的通稱。危害洋蔥的地蛆是蒼蠅的幼蟲。如有地蛆危害,可用1000倍40%辛硫磷乳油灌根防治。

六、洋蔥收獲

洋蔥倒伏是豐收的標誌。當葉子逐漸變黃,開始倒伏時,洋蔥鱗莖最外面的1~3鱗片開始幹燥萎縮,可以像收膜壹樣收割了。采收要選擇晴朗的天氣,不同地區洋蔥的采收期差異很大,要根據洋蔥的生長情況來確定。

另外,考慮到當時的天氣條件,收獲後最好有幾個晴天進行晾曬。收割時,用手握住洋蔥植株,輕輕提起植株,洋蔥就被取出來了。采收時註意不要傷到洋蔥,否則洋蔥傷口感染會引起腐爛。

摘下來的洋蔥不能急著運輸,壹定要充分晾曬。只有當洋蔥鱗莖皮變幹時,它們才能被堆放和儲存。壹般需要晾曬10天左右。當它們被晾曬的時候,它們必須被防雨,最後被儲存或出售。

近年來,市場對洋蔥的需求越來越大,洋蔥因其適應性強、產量高、耐儲藏等特點,已成為許多地方的特色產業。想要種好洋蔥,就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向有經驗的洋蔥種植者學習,以便更好地將經驗運用到實際生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