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妳知道科技做出的美食的例子嗎?

妳知道科技做出的美食的例子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科技的發展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的餐桌。最近,食品行業出現了壹系列黑科技創造的食品。以後飯桌上的選擇會越來越多,就看妳能不能吃了!

兩種人造肉哪個更容易接受?

說到人造肉,不要以為是壹些小作坊生產的“三無產品”。現在的人造肉不僅味道可以“假”,還具有安全環保等諸多優點。那是什麽“人造”方法?

人造肉有兩種,壹種是豆蛋白制成的“素肉”,本質上是壹種模仿肉的味道的豆制品;另壹種是動物細胞培養出來的“真肉”,長在培養皿裏,完全沒有骨頭。

像素壽司,人造肉...妳吃過哪些黑科技食品?

實驗室人造肉(來源:網絡)

前者大家都不陌生。中國有素食雞鴨等傳統食品,但國外很流行壹種素食漢堡,裏面的肉餅是用植物蛋白人造肉做的。它通常將大豆、豌豆、黑豆的植物蛋白分解,然後通過模仿動物蛋白的成分重新排列,再通過調味再現肉的味道。有些產品還添加甜菜汁來調節肉的紅色。

像素壽司,人造肉...妳吃過哪些黑科技食品?

素雞菜肴(來源:網絡)

而細胞培養制成的人造肉還處於實驗階段,其做法更為復雜:首先從動物體內提取肌肉組織,分離出肌肉細胞,然後用血清為肌肉細胞的生長和復制提供營養,在實驗室中逐漸培養出肌肉組織。聽起來有點重,但因為是真肉,口味上不需要太多調整。在制作過程中,通過調整脂肪成分,可以更加符合健康飲食的需求。另外,實驗室培育出來的肉,不需要擔心瘋牛病、豬瘟、激素飼料等問題。與傳統畜牧業相比,生產過程不僅低碳環保,還節約了大面積土地。

像素壽司,人造肉...妳吃過哪些黑科技食品?

實驗室裏人造肉的生產過程(來源:吃好)

這種人造肉也面臨壹些問題,主要是倫理和成本問題。畢竟顛覆了人們的常識。如果培養皿可以“種”出沒有血肉的東西,誰知道以後會長出什麽奇怪的東西呢?不過,不用太擔心。雖然很多國家的很多新興企業都在致力於研究這項技術,但是由於成本高,壹小塊肉餅的成本可以達到壹萬元,離市場化還很遠,所以暫時不可能讓大家偶然吃到。

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品?

前段時間,基因編輯嬰兒的話題被炒得沸沸揚揚,甚至引發了不小的恐慌。那麽,妳如何看待以下基於基因技術的食物——基因編輯食物?

基因編輯技術生產的食品(CRISPR)常與轉基因食品(GMO)放在壹起討論,轉基因食品爭議已久,但目前有壹個基本認識,即轉基因食品具有不確定的風險,需要嚴格監管。大多數人在購物時也盡量避免轉基因食品。

雖然有人認為基因編輯也是轉基因的壹種,但其實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轉基因技術通過在育種過程中插入外源DNA序列來達到改良的目的,培育出的生物不同於自然生物;而基因編輯技術是將植物本身基因組中精確位置的基因去除或改變,不插入外源基因,培育出來的生物類似於自然突變。

像素壽司,人造肉...妳吃過哪些黑科技食品?

CRISPR技術(來源:劍橋大學出版社)

基因編輯有很多原因。例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蘑菇種植者通過基因編輯去除了蘑菇中的褐變基因,使蘑菇不容易腐敗,節省了大量采摘和包裝成本。此外,基因編輯技術還可以通過改變基因來提高食物的產量、營養成分和口感。是不是很神奇?這項技術雖然聽起來很高,但實際成本相對較低,壹次性開發後就可以大批量應用。

像素壽司,人造肉...妳吃過哪些黑科技食品?

基因編輯蘑菇(來源: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然而,與轉基因技術壹樣,基因編輯也引起了壹些擔憂。有人認為,剪切和修改基因的行為存在出錯的可能性,即脫靶效應。雖然目前還沒有大規模推廣,但是很多人都認為有必要馬上建立壹個專門的指導機構。

凍幹食品: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太空食品

下面這些凍幹食品和前面的相比,更加貼近生活。人們經常吃壹些零食,如草莓幹、脆棗和秋葵幹,這些都是凍幹食品。還有壹些速溶飲料,甚至方便面都是采用凍幹技術的!

凍幹技術制作的食品現在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但在幾十年前,這還是美國用來制作太空食品的高科技。

像素壽司,人造肉...妳吃過哪些黑科技食品?

凍幹草莓(來源:維基共享資源)

凍幹技術的全稱是真空冷凍幹燥技術,是壹種特殊的幹燥方法。壹般的幹燥脫水技術,如曬幹、曬幹等,都需要加熱,這樣不僅會改變食物的質地,還會導致營養流失。凍幹技術是在真空下直接升華固體水,整個過程只有物理變化。加工過程大多在零度以下進行,大大減少了對熱敏物質的破壞,保留了食物原有的色、香、營養成分。

凍幹食品還有許多其他優點。比如可以長時間保存,不需要冷藏和防腐劑;這種食物有薯片和蝦條的質感,但保留了水果和蔬菜的營養。可以作為膨化食品的替代品,吃零食也不會那麽有罪惡感。此外,凍幹食品復水性好,極大地保留了食品的原有風味。即使是方便面中的蔬菜包,如果采用凍幹技術,沖泡後的味道也會比幹菜包更鮮美。

3D打印食物:來自遊戲世界的美食?

3D打印是近年來非常熱門的黑科技。可以用來打印食物嗎?打印出來的東西真的能吃嗎?

首先,我們來復習壹下3D打印的知識。實際上,3D打印遵循的是普通打印機的原理,只不過它使用的是塑料、石膏、金屬等原材料,而不是墨水,打印的對象也從二維的文字、圖像變成了三維的模型。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妳想讓3D打印機打印食物,妳需要把原材料換成食物,把打印目標換成食物的數字模型。聽起來不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讓我們來看看日本Open Meals pixel食品打印機及其打印產品吧!

像素壽司,人造肉...妳吃過哪些黑科技食品?

像素壽司(來源:開放餐)

這些壽司看起來像遊戲《我的世界》中的食物。它們是如何制造的?先找廚師做正宗的壽司,然後將壽司的顏色、味道甚至營養信息數字化,為每壹種壽司建立模型,然後3D食物打印機會根據壽司的數據調整可食用的凝膠塊,最後通過機械臂將這些調整好的凝膠塊放在壹起,壹個像素壽司就打印出來了!

像素壽司,人造肉...妳吃過哪些黑科技食品?

像素壽司打印機(來源:開放膳食)

目前這些可食用凝膠塊的邊長為5 mm,打印出來的壽司粗糙可愛。但在未來,如果每個凝膠塊能進壹步縮小,食物數據庫能進壹步豐富,各種食物就能詳細打印出來,甚至米其林廚師的技藝也能完美再現。妳可以想象,在未來,我們只需要按下按鈕,就可以足不出戶,以合理的價格品嘗到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餐廳的食物。是不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