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驢蹄草的主要價值

驢蹄草的主要價值

全草含白頭翁素和其他植物堿,有毒,可試制土農藥;全草可供藥用,有除風、散寒之效(四川中藥誌)。 壹、

別名:驢蹄菜、立金花

來源:毛茛科驢蹄草屬植物驢蹄草Caltha palustris L.,以根及葉入藥。夏秋采集,曬幹。

性味歸經:辛、微苦,涼。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用於中暑,尿路感染;外用治燒燙傷,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根、葉1~2錢;外用鮮葉搗爛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二、

基本信息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誌》

拼音名:Lǘ Tí Cǎo

英文名:Herb of Membranaceous Marshmarigold

別名:馬蹄葉、馬蹄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驢蹄草、三角葉驢蹄草、薄葉驢蹄草和花葶驢蹄草的全草。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集,洗凈,鮮用或曬幹。

原形態

1.驢蹄草,多年生草本,高20-48cm,無毛,須根肉質。莖直立,實心,具細縱溝,中部或中部以上分枝,稀不分枝。基生葉3-7,草質,有長柄;柄長7-24cm;葉片圓形、圓腎形或以形,長2.5-5cm,寬3-9cm,先端圓,基部深心形,邊緣密生小牙齒;莖生葉較小,具短柄或無柄。單超支 聚傘花序生於莖或分枝頂端,通常有2朵花;花梗長2-10cm;花兩性,直徑1.6-3.2cm;萼片5,花瓣狀,黃色,倒卵形或狹倒卵形,長1-1.8cm,寬0.6-1.2cm,先端圓;花瓣無;雄蕊多數,長4.5-7mm,花絲狹線形,花藥長圓形,長1-1.6mm;心皮7-12,與雄蕊近等長,無柄,花柱短,蓇葖果,長約1cm,寬約3mm,有橫脈紋,喙長約1mm。種子多數,狹卵球形,長1.5-2mm,黑色有光澤,具少數縱皺紋。花期5-9月,果期6-10月。

2.三角葉驢蹄草,本種植物形態與驢蹄草相近,主要區別在於:葉多為寬三角狀腎形,基部寬心形,邊緣只在下部有小牙齒,其他部分微波狀或近全緣。花期5-6月,果期6-8月。

3.薄葉驢蹄草,本種植物形態與驢蹄草相近,主要區別在於:葉質地較薄,近膜質;花梗常較長,長達14cm;基生葉多為圓腎形,有時三角狀腎形,邊緣均有小牙齒,有時上部邊緣的牙齒淺而鈍。花期5-6月,果期6-8月。

4.花葶驢蹄草,多年生低矮草本,高3.5-18cm。輸株無毛。須根肉質。莖直立或斜升,1-10條,無葉或在中上部生1葉。基生葉3-10,有長柄;葉柄長2.5-10cm,基部具膜質長鞘;葉片心狀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1-3cm,寬1.2-2.8cm,先端圓,基部深心形,全緣或邊緣淺波狀;莖生葉小,具短柄或無柄,葉片長在1.2cm以下。花兩性,單朵頂生,或2朵呈單歧聚乎花序;萼片5-8,花瓣狀,黃色,倒卵形、橢圓形或卵形,長0.9-1.5cm,寬0.7-1.4cm,先端圓;花瓣無;雄蕊多數,長3.5-7mm,花絲狹線形,花藥長圓形;心皮6-8,與雄蕊近等長,具短柄,花柱短。蓇葖果,長1-1.6cm,寬2.5-3mm,有橫脈紋,柄長1.8-3mm,喙長約1mm。花期6-9月,果期7-10月。 此外,還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能明顯抑制大鼠甲醛性足跖腫脹,而其甙元之壹的劉墩果酸抗炎作用則較弱。

性味:味辛;微苦;性涼

歸經:脾,肺經。

功能主治:驅風;解暑;活血消腫。主傷風感冒;中暑發痧;跌打損傷;燙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拌酒糟,烘熱外敷;或煎水洗。

摘錄:《中華本草》

來源:為毛茛科驢蹄草屬植物1,驢蹄草 Caltha palustris L 2,小驢蹄草Caltha scaposa Hookfet thoms。

識別特征: 驢蹄草為多年生草本,高約30公分。莖直立,分枝。根生葉有長柄,葉片呈馬蹄形,邊緣有鈍鋸齒,葉基心形。花黃色,每3朵排列於莖頸。花萼5片,花瓣狀,無真花瓣;雄蕊多數;心皮數個;蓇葖果,具多數種子。

生長環境:

1、驢蹄草生於海拔2800公尺左右的林邊灌叢及溪邊濕潤處。

2、小驢蹄草生於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沼澤地及河邊潮濕處。

采集加工: 6-7月開花時采集全草或花,曬幹備用。

性味歸經: 性微溫,味辛,有小毒;入肥,腎二經。

功能主治:1、祛風散寒;2、筋骨疼痛;3、頭暈昏眩;4、床上感染

常用量: 成人:4-6錢。煎劑或酒劑。牛馬:2-3兩。豬羊:0.6-0.8兩。

臨癥配伍:

1、配白芷,峨參,稿本,治血虛頭目昏眩。

2、配秦艽,白芷,五加皮,筋骨草,松節泡酒,治周身筋骨疼痛。

3、配蔥白,羌活,防風,治風寒感冒。

4、花碾末撒布,治化膿創傷。

禁忌:生葉勿入創口,因有腐蝕刺激性。

附記:根含蘗堿有抗菌消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