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壤選擇:冬瓜對土壤要求不高,但冬瓜最怕連作,種過瓜類和病害較多的蔬菜田塊都不適種冬瓜。
2、育苗管理浸種:先用55℃熱水浸泡3分鐘,種放在熱水裏面要不斷攪動。然後放在清水裏浸泡15小時,每隔7-8小時換壹次水。換水,用手搓洗,把表面粘液洗凈。然後用紗布過濾,放在40℃的熱水裏再洗壹下,用力甩水,先把尖的壹頭的外愨輕輕咬破,在種子裏加少量幹凈河沙,外面再用壹個食品袋紮好。
3、電熱毯催芽:先用壹個紙盒,把裝有種子的品袋放在紙盒裏(每袋不超過150 克種子)。白天把紙盒放在床上,把電熱毯開成低溫,上蓋壹床被子。晚上有人時可不開電,每10小時檢查壹次幹濕度,壹般經2-3天就可出芽。
4、電熱線育苗:先把苗床地整細,做成1.1米寬,17米長的面,澆透底水(濕土層在4厘米左右),然後用800倍液的多菌靈和辛硫酸邊潑邊用沙抹平,抹平後用尼龍繩彈成8厘米寬的線,再用小刀劃成8×8厘米的方格。把電線按間距8厘米順廂面鋪設,輕輕按在苗床,深度為1-2厘米即可,電熱線在苗床壹般繞6圈,剩余的可把它掛在小棚竹片上。然後在方格中間挑壹個1厘米深的窩子放上壹發好芽的種子,蓋上壹小把濕潤的細土。做壹廂後,在上面平鋪壹層地膜,蓋上小棚,接電源。
苗子有70%出土時就可斷電,去掉地膜,天氣特別寒冷,室外溫度2℃以下,大棚內在5℃以下,也可在晚上適當補充幾小時的電。壹般在4月1日以後播種的冬瓜可不催,直接播幹籽,把種撒在澆濕的苗床上,蓋上土,鋪上地膜,蓋上小棚即可。
5、大田消毒:前期病害較多的田塊,可按1平方米3-5克地菌靈撒施,或每畝用生石灰100公斤進行撒施,翻耕混勻即可(註意:生石灰不可連年使用)。蟲害較多的田塊,可用辛硫磷1公斤拌成毒土進行撒施;再翻耕混勻。施肥壹次性施足底肥,每畝用肥料配方如下,可根據情況任選壹種:
⑴腐熟人畜糞肥3000公斤,磷肥40公斤,鉀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⑵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腐熟油枯100公斤,磷肥30公斤,尿素10公斤,鉀肥10公斤;⑶腐熟雞鴨糞3000公斤,尿素10公斤,鉀肥20公斤。
6、移栽:在大棚裏育的冬瓜苗,壹般經25天即可移栽(壹葉壹心或二葉壹心)。移栽前,先在做好的廂面(1.5米開廂,包溝)上打好窩子,每廂兩行,窩距50厘米,窩中心離邊緣20厘米。移栽時,不要把方格土塊弄散,方格表土與廂面平行即可,不要栽得過深和過淺。栽好後,澆足定根水,澆水量根據土壤幹濕度定。然後蓋好地膜,引出苗子。在引苗時可把地膜口子開得大壹點,不要損傷苗子,用少量細土把破口壓壹下,栽好後可在地膜上澆少量的水,再蓋好小棚。
7、溫度管理:在大棚和小棚裏面都要掛溫度計。溫度計要掛在大棚中心,距作物頂部生長點30厘米處。小棚前期可倒插於土上。在棚內溫度高於35℃即可通風(太陽光強時,可把通風口開大壹些,反之則小),下午氣溫低於25℃即可關棚。
8、水分管理:觀察瓜苗的長勢,若水分不足,苗子長勢不快、顏色死黑不綠,就要進行補水。看地膜上有沒有水,土壤濕不濕潤,根據具體情況在地膜上澆壹些水或把地膜揭開澆水。
9、搭架:移栽後如氣溫正常,經過25-30天即可搭架(苗高在50厘米左右),壹般搭人字架,用1.5-2米的架子,隔1.5-1.8米遠搭壹組。在1.5米高左右捆上橫桿,離地面50厘米高的地方在兩邊各捆壹道橫桿,然後把苗捆在下面橫桿上。浸花授粉當冬瓜出現雌花時,就可把下面的側枝剪掉。以8-15葉之間的雌花座瓜較好,在定瓜時把8-15片葉的花選兩個進行人工授粉,在上午采壹朵盛開的雄花,把花瓣去掉,用花心對準雌花的花心沾壹下。或用座瓜靈5毫升對水1公斤用微型噴霧器,噴瓜胎壹次。
10、定果整枝:當冬瓜長至雞蛋大時就要進行定果,留壹個8-15片葉之間的果形周正、長勢良好的瓜。在瓜上面留10片葉子就可進行摘尖,將瓜以上的側枝葉全部剪掉。幼瓜有1斤左右進行掛瓜,把可以掛到兩邊橫桿上的瓜,全部掛在橫桿上。
11、追肥澆水:掛瓜後進行壹次追肥,每隔4窩在廂面中間挖壹個小坑,按每畝1000公斤人畜糞水、10公斤尿素、2000公斤清水混勻,澆在挖好的小坑內。若是土壤較幹,也可灌壹次淺水,進行溝灌,不能漫灌。灌水前把瓜架加固,以防灌後架子倒伏。采收冬瓜早春栽培主要突出壹個早,所以冬瓜壹長大就可采收(壹般坐果後20天),不能等到瓜老再摘。
冬瓜在南方廣泛栽培,要獲得優質高產,主要栽培技術措施如下。
壹、播種育苗
1、種子處理。冬瓜種子因種皮較厚,不易吸水,播種前應進行浸種催芽和種子消毒。用50%多菌靈250倍液浸種20分鐘。經消毒的種子用清水洗凈後再浸泡5—6小時,撈起進行催芽,催芽溫度以30℃左右為宜。
2、育苗。適時早播,在1月底至2月初播種。播後用薄膜拱棚覆蓋防寒。待苗長出壹葉壹心時移植於營養袋,營養袋規格為15×18厘米,營養土選用未種過瓜類作物的肥沃土壤,植後再用薄膜拱棚覆蓋防寒。
二、定植
1、選地。選未種過瓜類作物的新地或已進行水旱輪作3—5年的田塊種植。
2、起畦、整地。做成畦面110—120厘米,溝寬50厘米,田塊四周有環溝,達到溝溝相通,方便排灌。
3、合理密植。當氣溫穩定在15攝氏度以上選晴天進行移植,定植時把營養袋除去。每畦植壹行,株距60—70厘米。畝植450—550株,植後淋定根水。
三、肥水管理
1、施足基肥。基肥在起畦整地時於畦中間開長溝埋施。每畝施有機肥2000—3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
2、巧施苗肥。待苗長出5—6片真葉時畝施三元素(N、P、K含量各15%)復合肥10—15公斤,尿素8—10公斤。促進伸蔓,增加植株營養積累。利於雌花的形成和坐瓜。第壹朵雌花開放後控肥控水,防止徒長。保花座果。
3、重施壯瓜肥。當果實長至3—4公斤時加強肥水管理。畝施三元素(N、P、K含量各15%)復合肥15—20公斤,尿素10—15公斤,氯化鉀8—10公斤。隔10—15天施壹次,連續施4—5次。冬瓜生長需水量大,應及時灌水,於上午進行,灌至畦高二分之壹處待全畦濕潤後排水,保持土壤濕潤,雨期註意排除積水。
四、搭架與整蔓。
定植後待苗高50—60厘米時即搭架引蔓。架高60—70厘米。坐果前摘除所有側蔓,至果重3—4公斤時留2—3條側蔓。
五、人工輔助授粉。
冬瓜的花為雌雄同株異花,為提高坐瓜率進行人工授粉,做法是選擇上午剛開放的雄花,去掉花瓣後將花藥往雌花柱頭上輕輕塗抹壹下。
六、選留幼瓜。
冬瓜的大小與結瓜節位及幼瓜素質有關。留瓜時在瓜蔓生長粗大的節間段選留,壹般在21—27的節間上選留2—3個上下部大小壹致,全身披滿茸毛且有光澤的幼瓜。坐瓜後待其直徑達10厘米時摘除預備瓜,壹蔓留壹瓜。
七、病蟲害防治。
1、病害防治。冬瓜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和疫病。防治上采取栽培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策略。栽培防治,采用與非瓜類作物進行3—4年水旱輪作,增施有機肥,適當控制化學氮肥,增施磷、鉀肥等。化學防治。枯萎病發病初期用瓜枯寧800倍液或農抗120的200倍液或70%敵克松600倍液灌根。疫病註意在大雨或暴雨過後防治,用58%雷多米爾或72%克疫霜600倍液或12%松脂酸銅800倍液噴施。
2、蟲害防治。冬瓜的主要蟲害有椿象、瓜薊馬、瓜絹螟等。防治上選用高效低毒農藥輪換使用。椿象用90%敵百蟲或80%敵敵畏600倍液噴殺,瓜薊馬註意在坐瓜前防治,用25%撲虱蚜2000倍液或好年冬1000倍液噴殺。瓜絹螟用蟲蟎殺星或愛福丁3號1500倍液噴殺或辛硫磷800倍液於下午4時後噴施。
在蘇家屯區遼官線公路王剛街道辦事處南,有壹處數十畝冬瓜種植園,有興趣可以到那裏參觀交流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