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馬鈴薯種植要點

馬鈴薯種植要點

土豆又稱馬鈴薯,產量高,營養豐富,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現在它們已經遍布世界各地。種植土豆有哪些要點?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種土豆的要點,希望對妳有用。

馬鈴薯種植重點地塊的選擇;

選擇耕層深、土壤疏松、光照好、排灌方便、肥力中等或中上等的地塊。各村地塊要盡可能集中。

精細土壤準備:

種土豆的地要深耕細耙,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馬鈴薯種植技術要點

選種、切種和種薯處理:

種薯要無病無傷無裂,特別是6塊錢?1是小薯塊和整薯的最佳種子。對於大的馬鈴薯種子,需要處理切割,馬鈴薯通常在室內切割。使用的刀具等器具要嚴格消毒,刀具要快、薄、絕對幹凈。壹般要準備兩把刀,壹把浸泡在75%酒精精液、0.1%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中。當切土豆用的刀切到病土豆時,應立即更換,並及時剔除病土豆。切土豆的時候要豎著切,保證每個土豆塊有2個以上的芽孔。

合理密植,提高種植質量和規格。

播期以65438+10月中下旬至2月初為宜。采用雙壟高壟播種。根據品種特性和土壤肥力,播種寬度壹般為3英尺,即大行距1.8英尺,小行距1.2英尺。巢距6寸,每畝播種6600窩;

或2.8尺播種,大行距1.8尺,小行距1尺,每畝7100窩。播種要求深、直、勻。即深耕深種深覆土,播種深度7.5寸左右。播種應在晴天或陰天,不要在雨天或大雨後立即播種。間作田6尺(1200m以下的地方用)或5.5尺(1200m以上的地方用),10月下旬至2月中旬種植兩行春馬鈴薯,間距1尺。播種後,兩行用土覆蓋,形成壟。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植兩行玉米。

合理施肥

基肥主要由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和馬鈴薯專用肥組成,每畝用農家肥1500 ~ 2500公斤,馬鈴薯專用肥60 ~ 80公斤或45%硫酸鉀復合肥40公斤。全部出苗後,結合中耕,再施壹次速效育苗肥,每畝追施尿素約10kg;芽前苗高20 cm左右時,結合土壤栽培再施壹次成薯肥較好,每畝施肥700 kg,成薯期(開花前後)用3%磷酸二氫鉀和3%尿素溶液1 ~ 2次噴施莖葉,根外追肥時加入0.1%硫酸銅和硼酸混合液。

中耕管理

馬鈴薯出苗後,要及時中耕除草。

出苗後壹個月左右,中耕、除草、第壹次培土,將空行的部分土壤培到馬鈴薯行;每隔壹個月左右,進行第二次中耕、除草、起壟,將馬鈴薯種植行上的空土盡量耕作,使壟高達到6寸至9寸,使壟面形成壟,空行形成溝,有利於春旱灌溉,夏季降雨集中時排水。壹般中耕起壟2 ~ 3次,真正做到深栽深覆蓋,從而保證馬鈴薯生長所需的養分和水分,使馬鈴薯塊莖全部深埋於土中,從而增加馬鈴薯的量,提高產量。

采摘花朵和花蕾。

對於漿果健壯的品種,在薯芽出現後要及時去芽,避免開花結果造成的營養消耗,保證薯塊的營養供應。

疾病控制

第壹次施藥是在出苗後壹個月左右,在第壹次中耕、除草、起壟期間,第二次施藥是在馬鈴薯的蕾期,第三次施藥是在炎熱潮濕的天氣。殺蟲劑應該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

除了以上特點,及時了解農業信息和農業技術頁面也是必不可少的。

馬鈴薯種植方案及要點1。選土:馬鈴薯適應性強,對土壤的要求以疏松為主,因為馬鈴薯生長過程中根系的耗氧量遠大於其他作物(塊莖形成過程中的耗氧量是普通作物的5 ~ 100倍),塊莖膨大過程中要求土壤疏松透氣,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嚴格,pH範圍5.0 ~ 8.0。因此,宜選擇地勢高、土質疏松、土層深厚、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沙土或壤土。我們區大部分地方都可以種。

2.選擇優良品種。應選擇早熟、高產、抗病的脫毒品種。種薯應是形狀整齊、大小適中、皮滑嫩、芽根光亮、薯塊完整、無病蟲害、無凍瘡的成熟薯,大小以25 ~ 50g為宜。

3.種子處理。首先將種薯放在太陽下曬2-3天,每天曬3-4小時,去掉病薯和壞薯。建議播種整薯。大種薯應該切成塊。切好的種薯不少於50克。壹般土豆塊的重量是20-25g。每個切口應該有65,438+0-2個芽。切好的種子片要曬幹,然後用草木灰加4?用8%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拌種可促進傷口愈合和消毒。

4.整地施肥:前茬作物收獲後,立即翻耕20 ~ 625 px,早春淺耕,不要有大土塊、草莖和根,上部空,下部實。馬鈴薯對氮、磷、鉀的吸收率為2.5:1:4.5,其中對鉀的吸收最大,鉀的供應主要依靠有機肥。因此,播種前結合整地施入優質腐熟農家肥3000 ~ 4000公斤,磷酸二銨25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鉀15公斤,硫酸鋅65438公斤。

5.適宜播種期:壹般可在3月中旬當地250px地溫穩定在3-5℃時進行播種,然後在畦面覆蓋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周圍每隔2?3米壓壹個土塊,防止風吹壞塑料薄膜,影響保溫效果。

6、科學放苗:幼苗生長時1?2葉子,沒有寒潮的時候,可以放苗。方法是在地膜對準秧苗的地方割壹個十字形的洞,把秧苗引出地膜,然後抓壹把細土把地膜封在秧苗周圍,便於保溫保濕。晴天應在上午10前或下午4點後放苗,陰天全天都可以放苗。

7.肥水管理:馬鈴薯的生長特點是地上莖葉和地下塊莖同時生長。為達到高產目標,應遵循控氮增鉀補磷的施肥原則,保證產量。出苗後,及時中耕除草,並根據生長情況追肥。芽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微肥1-2次,補充磷肥、鉀肥和微量元素。當芽已形成,花序抽出時,應及時拔除,以減少養分消耗,改變養分分配,促進馬鈴薯膨大,並結合中耕除草及時培土。

8.病蟲害防治:馬鈴薯病蟲害主要有:晚疫病、蠐螬、螻蛄、小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蟲。晚疫病前期,噴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面,2-3次。對蠐螬、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每畝用3%甲拌磷顆粒劑2-3公斤,按藥土比為1: 10配制毒土,均勻撒於土壤表面,整地時施入。28星瓢蟲,幼蟲期每畝噴灑4.5%高效氯氰菊酯15毫升混30-40公斤水。

9.促控結合:當馬鈴薯地上部分過度生長時,會影響地下塊莖的膨大,要註意控制地上部分。每畝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0-80克,加水45公斤,均勻噴灑在葉面上。

10,適時收獲。為了提高地膜馬鈴薯的產量和收入,需要根據不同的栽培目的及時收獲。作為待售蔬菜,要抓住上市早、價值高的機會,開花後盡快采收銷售。雖然產量低,但是產值高。其他用途的土豆在完全成熟後收獲,這樣可以獲得最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