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是指在骨關節或脊椎所形成的骨性贅生物,俗稱?骨刺?,是老人的常見多發病,多發於活動度最大、負重最多的頸椎、腰椎、骶椎、膝關節、足跟等部位。
骨質增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關節軟骨彈性會減弱,軟骨膠原纖維顯露,關節中部活動時極易磨損,其外同軟骨面便代謝性增殖肥厚,最後骨化,形成骨刺。職業性持久用力、長期被迫體位不良、慢性或機械性刺激、跌打損傷等是重要的發病誘因。關於本癥的命名,國內外向不統壹。
骨質增生
國外主要命名為骨關節病、骨關節炎、增生性骨關節炎、退行性骨性關節炎;我國醫學對本病主要的命名有骨關節病、椎間盤退變、增生性關節炎、骨關節退行性疾病等;
祖國傳統醫學則認為本病屬於痹癥的範圍。本癥不論命名怎樣,其實質均是關節軟骨發生退變。繼發以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質以增殖性形式出現的壹種關節病變。壹旦增生骨刻刺激鄰近組織和壓迫神經根時,就會出現局部或放射性疼痛。主要表現為上肢麻痹、肩背疼痛、頸項僵硬、頭暈、胸悶不適、心悸心慌、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痛、怕冷、膝關節腫痛、上下樓梯困難、不能下蹲等壹系列病理變化。如有癥狀而不及時治療,就會使病情加重,增加治療難度。
骨質增生的自我診斷
骨質增生是壹種多發病、常見病,60歲以上的人發病率最高。
診斷是不是骨質增生病,壹般去醫院拍壹張X光片即可(不必用CT片)。在未拍片之前如何進行自我診斷,可從個人的感覺判斷。骨質增生大多數發生在頸椎、腰椎、膝關節和足後跟處,其他部位亦可發生,但比較少見。發生在頸椎的增生癥狀大多表現在頭部和上肢,頸椎本部位沒有明顯癥狀,而上肢癥狀明顯。壹般增生在某壹側(不是左就是右),可出現壹側從肩關節到上臂、下臂連同手指的肌肉在內的壹條線的痛、脹,麻感。當右邊手臂有此癥狀時,如果頭部向右邊傾斜則此時癥狀會加重。肌肉內的癥狀與天氣變化無關,只與活動有關,當增生部位在腰部時,其癥狀並不壹定在腰部,而是從臀部坐骨神經起,沿坐骨神經向下反射到腳後跟處,以小腿肌肉內癥狀尤為嚴重。這就說明癥狀是骨質增生壓邊神經而引起的,基本上可以確診。
如果出現在局部某個點,尤其僅在關節處,則不應視為增生(膝關節增生除外),先應做風濕病的化驗為好。其他肌肉部位出現的痛與骨質增生引起的痛感覺是不同的。其他的痛可能同時出現紅腫和發熱癥狀,而骨質增生的痛不產生任何別的癥狀,只是微痛、麻脹等,時重時輕,病程長,多年不愈,越來越重。診斷骨質增生還應排除椎間盤脫出的情況,因為脫出與增生的癥時手術後,骨刺會重新生長,甚至原狀復發。因此,跟骨骨刺不是足跟痛的需見原因。足跟痛常見的病因實際上是足脂肪炎或萎縮、新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壓癥等,骨質增生非手術不能根除。
跟骨骨刺
許多骨質增生患者經常向醫生詢問通過用藥是否能把骨質增生消除,平常多活動是否能把骨質增生?磨平?,認為骨質增生消失掉,才是得以根治。患者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想使已長出的骨刺不以手術而消失是不可能的,骨質增生也不會因多活動而被磨平。骨質增生雖然不能消失,但並不意味著它是不治之癥。
骨質增生之所以會發生關節腫痛,是由於關節組織及骨質增生的周圍組織出現無菌性炎癥。因此只要治療得當,無菌性炎癥是會完全控制住的,炎癥壹旦消失、即使關節內仍有骨質增生存在,關節腫痛也會完全被控制。因此患有骨質增生的患者大可不必為設讓骨刻消失而東奔西跑。更不必為骨刺無法消失而垂頭喪氣,應信心十足地接受治療,使關節內及關節周圓的無菌性炎癥盡快治愈,
中醫治療骨質增生
壹、中藥內服
獨活寄生湯加減,方用獨活15g、桑寄生15g、防風]0g、細辛3g、川牛膝10g、桂枝10g、杜仲10g、當歸15g、赤勺10g、威靈仙15g、五加皮15g、仲筋草15g
水煎服,每日壹劑,10劑壹療程。
二、按摩療法
1)患者俯臥位,醫者於患者身側,用雙手掌或掌根在腰骶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反復推壓揉按3~5避
2)醫者兩拇指點按腎俞、命門、氣海俞、關元俞,伴有腿痛時,點按環跳、委中、承山、陽陵泉
3)患者兩手緊握床頭,醫者雙手後拿患者小腿遠端牽引2~3min,然後用力上、下抖動5~10次
4)患者側臥,醫者站於前方用斜扳法活動腰椎,左右各1次。以上手法每周3次,10次壹療程.
三、拔罐療法
穴取委中、腎俞、腰部阿是穴,每次拔罐15~20min,每日壹次,10次壹療程。
四、藥包熱敷法
方用透骨草12g、五加皮15g、五味子15g、山桔15g、當歸12g、紅花10g、赤勺12g、生地12g、羌活10g
五、毫針針刺療法
穴取腎俞、委中、阿是穴,每次留針15min,中途針3次,每日針刺1次,10次壹療程。
六、外貼法
川烏15g、草烏10g、細辛20g、杜仲10g、壹枝蒿10g、乳香10g、沒藥10g、大黃10g、血竭10g、橙腦15g、冰片、老蒜12g、生姜10g,
經古法慕制而成,然後置於膏藥布,膏藥布皆為特意定制的純棉布,裏外雙層,再放入煮熟放溫的稀面糊中,趁熱濕和揉均,再搭於高處曬幹面成。用此布攤成的不滲,不癢,有透氣之功,保障透氣性極好,同時又兼具不輸於狗皮藥右的滲藥透皮之力以生姜擦拭皮膚後,將藥直接貼於使用部位或壓痛點。貼可貼六天,五貼為壹療程,最好以兩貼每三天交互換點壹次,效果更好。
頸椎骨質增生的自我治療有以下幾種方法。
頸椎骨質增生
1.加強頸部鍛煉,經常做頸椎保健操,以活動頸椎,矯正不良姿勢。鍛煉最好在晨起和長期時間低頭工作後進行,動作要輕柔,前後左右都要活動到。
2.自我按梁頸椎兩側的斜方肌及兩肩,每日兩次,每次3~5分鐘。
3.每天用熱鹽炒熱後放入壹個布口袋內烘烤頸部,促進頸部血被循環,減輕癥狀,
4.睡覺時枕頭要合適,不要?高枕無憂?,在不影響睡眠習慣的情況下,盡量將枕頭放低,並將頸部墊起,使頸部保持自然狀態。
5.防止頸部受風著涼,消除頸部慢性勞損的誘因。
6.要早期診斷,妥善治療,防止由輕型演變為重型。
膝關節骨質增生的自我治療患了膝關節骨質增生癥後,除了用藥以外,應做下列膝關節鍛煉。
膝關節骨質增生
1.每天可做半小時的室外散步。
2.堅持做股四頭肌(大腿前面肌肉)主動收縮,每天4~5次,每次10-20下。雙腿交換著高擡腿即可。
3.仰臥床上.屈膝,做蹬自行車樣動作,每天2~3次,每次50下。
4.每天做3-4次膝關節四周的按揉,以促進膝關節的血液循環。按揉時手法要輕柔,以按揉後舒服為度。
5.防止做大運動量的鍛煉,如跑步、跳高、跳遠等,以免加重病情。
腰椎骨質增生的自我治療患了腰椎骨質增生以後,除了配合醫生治療外,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康復。
1.健身運動。腰椎骨質增生的康復主要是靠堅持長期的各種健身運動,這對骨質增生癥的康復是十分有益的,運動方式有散步、健身操、太極拳、太極劍、長跑等。尤其要註意腰部的運動,以輕柔、幅度較大
2.保健按摩。可采用坐位或站位,用雙手掌及各指自上而下在腰部進行按摩,力量由輕而重,直至局部發熱,再用雙手推拿腰部2~3分鐘,以促進腰部的血液循環,緩解由此帶來的疼痛。
3.平時要保持良好的坐姿。長期坐位工作與學習者,應選擇可調式靠背椅使坐位時腰部有所依靠,減經腰部負擔。連續坐位姿勢超過1小時者,應起立活動壹下腰部,防止腰部肌肉勞損,小關節移位。
4.選擇良好的睡床,骨質增生患者要睡硬床或半硬床,不主張睡軟鋼絲床。人體仰臥時軟床可使腰椎的生理曲度發生改變,側臥時脊柱側彎,從而增加腰椎骨質增生癥的患病幾率.
5.避免腰部受傷、受寒,腰部受傷、受寒會直接誘發腰部疼痛,加重病情,所以要註意保護。
骨質增生的飲食調理客觀地說,骨質增生的康復與飲食的關系不像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與飲食的關系那樣密切,但也應在飲食上有所註意。
患有骨質增生的老年人要註意均衡飲食,適當多攝取富含抗氧化的食物,以預防自由基的破壞,減緩發炎反應,強化骨膠質的形成。公認的抗氧化較好的食物有芒果、木瓜、甜瓜、葡萄、橘子、鳳梨、香燕、草莓、番茄、包心菜、馬鈴薯等,眾所周知,老年人缺鈣常表現為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肩周炎等,但常常忽視了骨質增生也是缺鈣的表現。因此患骨質增生的老年人也應積極補鈣。喝牛奶是壹種簡易有效的補鈣方法,同時常吃含鈣較多的食物,如豬骨頭、乳制品,豆制品、蝦皮,蛋類、魚類等可增加鈣質,綠葉蔬菜也能補鈣,同時要多曬太陽,以促進鈣的吸收。
腰椎骨質增生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骨、生髓;腎精足,則骨骼生化有源?,即骨骼得到腎精的充分滋養而緊固有力,所以老年人要補腎才能達到健骨的目的。胡桃、生地、黑芝麻、驢肉、牡蠣、海蝦、動物腎臟、黑豆等有較強的補腎作用,骨質增生患者可常食。臨床發現肥胖患者壹般骨質增生易發生在膝關節,比相似病情而體重標準者的治療時間要長,恢復要慢,原因很簡單,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體重加重了膝關節的負擔,關節的磨損與傷害也就更大,所以老年人註意均衡飲食、保持標準體重是防止骨質增生的重要環節。骨質增生與體育鍛煉患有骨質增生的老年人最關心的壹個問題就是:得了這種病以後還能否運動,怎樣運動?
肯定而負責任地回答:骨質增生患者也需要運動,但這種運動必須?適量?,不能過於劇烈。從實踐上看,骨質增生患者中有很多人是沒有任何癥狀的,這多與他們經常勞動、運動有關。經常運動和參加體育鍛煉的人能使骨變得粗壯,而且即使患有骨質休息來減少受累關節的機性刺激,這不僅有效防止癥狀進壹步加重,而且還能為炎癥的消散創造壹個良好的條件,
病情在恢復期間,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環境因素刺激,因這些不良的環境因素對關節、肌肉、神經等組織可誘發炎癥的產生。如長期固定某壹姿勢工作的患者,應註意在工間休息時變換壹下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