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如何做好湟源米果的食譜?

如何做好湟源米果的食譜?

湟源米果,又名黃米果、黃品、郭煌,是以贛南當地出產的糯米為原料,用含有多種中草藥的堿水染色而成。是贛南客家人喜愛的美食和待客佳品。客家糯米起源於唐代,興盛於明代,是壹種客家特色小吃。除了贛南,粵東、閩西和散居的客家地區也有制作和食用黃米果的傳統。這種米果壹般只有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做。吃起來清爽順滑,有壹種特別的香味。前年左右,走親訪友,贈送幾枚色澤嫩黃的米果作為禮物,寓意吉祥富貴。江西贛南客家特色美食“湟源米國”,風味濃郁,為贛南客家人所熟悉!

傳統的湟源米果含有三種中藥成分,即梔子、黃荊子和槐花。幹燥成熟的梔子是壹種常見的中藥,其中含有梔子黃色素,是壹種品質優良、著色力強、色澤鮮艷、耐酸堿性好的天然食用色素。荊條是壹種小灌木,在贛南山區隨處可見。其根莖有清熱、止咳、化痰的作用。槐花清香,味微苦,性平,有清熱涼血的功效。有了這三寶,再加上草木灰的保鮮作用,這種配方做出來的黃米果自然質量好。每年秋收後,客家人就開始準備制作黃米果。首先要準備大量的灰水泡飯,贛南客家人會用贛南土生土長的湟源柴制作。把它曬幹,然後燒成灰,再過濾成“灰水”,也就是堿性水。它過濾出來的水,加到大米裏,會讓黃米果更有韌性。冷卻後,將大米浸泡壹夜,第二天用甑蒸成米,然後用灰水拌米,攤開晾幹,放入大石臼中蒸熟,用硬木棍搗成團,用手搓勻,切成各種形狀的米果。

這樣加工出來的黃米果,黃、嫩、細、膩,可以煲湯、蒸、炒、炸。不黏不膩,吃完還想再吃,回味無窮。湟源大米可以存放幾十天不變質。如果想保存更久,可以放在堿性缸裏泡壹年半不變質不變味,隨時可以拿出來,非常方便,新鮮如初。

湟源米果最初由大河大米加工而成,清香綿軟。後來用粳米提煉,工藝繁瑣。現在所有部件都是機器制造,每年臘月黃元米果上市。因為工作繁瑣,往往需要先幫親戚朋友,再開始工作。機器制作的黃米果普及後,冬天手工制作黃米果的家庭仍不在少數。做好的黃米果呈黃色,味道鮮美,壹般用灰水浸泡後藏在壇子裏,可以保存到第二年夏天。有的切碎曬幹,然後油炸或沙炸,做成各種類型的水果。具有柔軟可口、氣味清新、保質期長的特點。正月,湟源米果是招待客人的佳品。用黃米果做早餐比用掛面做早餐方便快捷得多。作為農村“午後”和宵夜的小吃,湟源米果的圖案讓人既大飽眼福又大快朵頤。

隨著社會的發展,客家家庭制作黃米果的熱鬧場景已經不常見了。在制作湟源米果的幾道工序中,經常用機器代替人工。很難再看到這孤獨的石臼,也很難再聽到這粗糙、狂野、單純的吶喊。傳統的古代秘制蘇打水的方法正在慢慢消失。然而,作為壹種獨特的客家食物,湟源米國仍然是寒冷的冬天客家人最受歡迎的主食。各位朋友,贛南有壹種特別的米食,叫做“湟源米果”。味道很濃。妳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