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艾草的功效和用途

艾草的功效和用途

妳好,這種植物就是我們南方的艾蒿,也叫艾草。

艾葉。埃特萬特。是菊科植物艾葉的幹燥葉。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產。最好產於湖北周琦(李時珍的故鄉),稱為“艾蒿”。因其風味獨特,葉厚而蓬松,用作艾灸治療的材料,技藝最大。夏季開花前采摘,去除雜質,曬幹或陰幹。艾葉味辛、苦、溫,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燥濕殺蟲的功效。

植物形態學編輯

艾蒿植物的原生態

多年生草本,高45 ~ 120厘米。

莖直立,圓形,堅硬,基部木質,被灰白色皮毛覆蓋,從中部以上分枝。

單葉,互生;開花時莖下部的葉子枯萎;中部葉短柄,葉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粗鋸齒,上部深綠色,疏生白色絨毛,密生腺點,下部灰綠色,密生灰白色絨毛;靠近莖頂端的葉無柄,葉有時完全不裂,披針形或線形。

花序總狀,頂生,由許多頭狀花序組成;總苞片有4 ~ 5層,外層小,卵狀披針形,中層和內層大,寬橢圓形,膜質邊緣,密被毛;花托扁平半球形,雌花和兩性花超過10朵;雌花不發達,長約1 cm,無明顯花冠;兩性花與雌花等長,花冠管狀,紅色,頂端5裂;雄蕊5枚,聚生,短花絲,著生於花冠基部;花柱細長,頂端分叉,子房下位,室1。

瘦果長方形。

花期:7月~ 65438+10月。

生長在路旁、草地、荒野等。只要陽光充足,排水通暢,就生長在濕潤肥沃的土壤裏。

也有種植者。

分布:主要分布在東亞,如朝鮮半島、日本和蒙古。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陜西、甘肅等地。

這種植物(艾葉)的果實也入藥,另文詳述。

野艾草又名火艾草、五月艾草,同屬植物。

身高45 ~ 100 cm。

中間葉1 ~ 2羽狀分裂,裂片橢圓形,披針形至線形,全緣或鋸齒狀,上部葉無腺點,近禿,下部葉被白色絲狀毛覆蓋;上部葉幾乎無柄,裂片窄如線。花期為9月至10。

分布在全國大部分地區。

它的葉子也可以用作艾葉。

艾葉(五張)

艾葉在我國民間壹直被廣泛使用。有人用它來治病,有人用它來吃飯充饑,有人用它作為辟邪驅毒的信物。應用非常廣泛。直到現在,民間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會把艾葉當做好東西來喜愛。當他們看到它時,他們經常把它帶回家曬幹以備後用。而且艾葉也適合生長,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區,到處都是荒山,生長極其茂盛。相傳千百年來,每逢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同時還會在門楣上插上采集的艾葉,辟邪驅毒。

形狀

艾葉

此產品幹癟、破損,手柄較短。展平後,完整葉橢圓形,羽狀分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則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暗黃綠色,有稀疏的多毛和腺斑;下表面密被灰白色絨毛。柔軟。氣味又香又苦。

2類別區分編輯

生艾草:每年5月是采摘艾葉的最佳時間。反復日曬後曬幹的鮮艾葉就是生艾葉。生艾葉是中草藥的原料,也是制作艾葉和艾絨的原料。

艾晨:指艾葉的制作方法和存放時間。每年采集的生艾葉長時間存放在暗處,使生艾葉慢慢陳化,分散艾葉中過多的揮發油,達到了煆燒幹燥的作用。加工過的艾葉被稱為艾晨。陳方時間應該超過壹年,最好是三年,但不能更長。這種艾葉加工艾條在外觀上有兩大特點:壹是容易加工艾條;二是加工後的艾絨柔軟;

熟艾葉:指艾葉的加工過程和方法,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生和熟,更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艾晨。熟艾葉是指用艾晨葉制成後的熟艾葉。簡而言之,熟艾蒿是由艾晨葉加工而成的艾草。

古代的羊絨和現在的羊絨有天壤之別。要把艾晨葉放在研缽裏,經過幾百次的反復搗碎篩選,才從量變到質變。最後,艾晨葉子會被做成像棉絮壹樣柔軟的天鵝絨,這樣它就會被煮熟了!

青艾草——雖然是艾草,但不能說是熟艾草。

成熟艾絨-陳年艾絨。

艾勁蓉——高級艾蓉由陳方艾葉加工三年,熟艾葉!

3植物栽培編輯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旱,耐陰。適宜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壤土中種植。

栽培技術:分株繁殖。3-4月份,將植株挖好,分開種植,按33cm×33cm的行距開洞,每個洞種植3-4株,然後填土、壓實、澆水。

田間管理:中耕除草,每年施肥2-3次,可在收獲後進行。壹般在5、7、9月份,施肥以人畜糞便為主。經過3-4年的培育,老植株應重新種植。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