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
草魚草魚壹般喜歡生活在河流、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層和水生植物較多的近岸區域。成熟個體,具有江河湖泊的遷徙習性,在江河流水中產卵。產卵後,親魚和幼魚進入支流和通江湖泊,通常在淹沒的淺灘和淹沒區以及主要支流(湖泊、河流、港灣等有水覆蓋的區域)附著的水體中攝食和育肥。冬季在幹流或湖泊深水處越冬。草魚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性情活潑,遊泳速度快,經常成群覓食,貪食。魚苗期以浮遊動物為食,幼體期以昆蟲、蚯蚓、藻類、浮萍為食,體長約10 cm時,完全以水生高等植物尤其是禾本科植物為食。草魚食用的植物種類因生活環境中的食物基礎而異。
類型
草魚(pomfret)草魚的繁殖情況與其他家養魚類相似,自然條件下不能在靜水中產卵。壹般來說,適宜的產卵地是河流主流的匯合處、曲流壹側的深槽水域、河流兩側的突然收縮處。繁殖季節與鰱魚相似,略早於青魚和鱅魚。生殖期為4-7月,集中在5月。壹般在河水上漲早且劇烈,水溫能穩定在65438±08℃左右時,草魚大規模產卵。草魚的繁殖習性與其他家養魚類相似。整個冬季(65438+2 ~ 2月)草魚卵巢達到成熟,在第三發育階段越冬。3-4月,當水溫升至65438±05℃左右時,卵巢中的ⅲ期卵母細胞迅速發育至ⅳ期,並開始生殖洄遊,在向上遊洄遊的過程中完成ⅳ期至ⅴ期的發育,遇到適宜產卵的水文條件刺激時產卵。通常產卵在水層進行,魚體不浮於水面,俗稱“窒息”;但當遇到良好的繁殖生態條件時,如伴隨雷雨的水位驟升,雌、雄魚在上層水中追逐,出現背部和腹部顫抖的“浮排”現象。受精後,由於卵膜吸水膨脹,卵的直徑可達5毫米,隨水漂浮,20℃左右發育最好,30-40小時左右魚苗孵化。
生長
草魚長得很快。就整個生長過程而言,體長增長最快的時期是1-2歲,體重增長最快的時期是2-3歲。當4齡魚達到性成熟時,生長速度明顯減慢。1冬魚體長約340mm,體重約750g。冬魚長約600毫米,重3.5公斤。3歲的魚體長約680 mm,體重約5 kg。冬魚體長約740 mm,體重約7 kg。5冬魚可達780 mm左右,重約7.5kg;最大的個體可達35公斤左右。草魚生長快,個體大,最大個體可達35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5.5-26.6克,脂肪1.4-8.9克,熱量83-187千卡,鈣18-160毫克,磷30-312毫克,鐵0。草魚因其食性簡單、餌料來源廣泛、生長速度快、產量高,常被視為池塘養殖和湖泊、水庫、河流的主要放養對象。1958以來,人工產卵、受精、孵化技術成功後,魚苗、魚種成為我國主要的集約化養殖對象。草魚也被漁民用來在外遊蕩壹兩年,清除水中和沿岸的草,開荒除草。草魚被稱為“先鋒”,因為它能迅速清除水中的各種草。唐朝末年,廣東有記載,對貧瘠的田地起壟,用雨水灌溉,放養草魚壹兩年,以除雜草,使田地成熟。草魚常與鰱魚、鱅魚混養,用青草餵養,而留在水中的飼料和草魚排出的廢物則用來培養浮遊生物,作為鰱魚、鱅魚的飼料。
育種技術
無公害草魚高效快速養殖技術過去草魚的常規養殖以混養為主,需要三年時間開發,成本高,資金占用時間長。筆者總結推廣了無公害草魚高產高效快速養殖技術,現介紹如下。1.池塘要求:池塘面積10-20畝,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過20厘米。每10畝池塘配備1增氧機和功率3kW的自動投餌機。2.池塘清洗:冬季將池塘水排幹,冰凍20天以上。放養魚種前15天,水10-20cm,每畝用生石灰150kg對池塘進行清理消毒。3.養魚:春節前後,每畝投放規格為200-250克/條的草魚300尾,規格為15-20條/公斤的鯽魚300尾,規格為5-6條/公斤的鰱魚50尾,鱅魚10尾。放養前用5%的鹽溶液對魚種浸泡消毒5-10分鐘。4.飼料飼餵:以飼餵蛋白質含量為28-32%的顆粒飼料為主,輔以青綠色飼料。飼料餵養遵循“先粗後細”和“四定四觀”的原則。壹般壹天餵兩次,以2小時內吃到草魚八成飽為宜。從3月到6月,飼餵的蛋白質含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