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芙蓉客棧與新建離別》是壹首怎樣的詩?

《芙蓉客棧與新建離別》是壹首怎樣的詩?

芙蓉樓原名西北樓,遺址在潤州(今江蘇鎮江)西北。登上可以遠眺長江,遠眺長江以北。這首詩寫於開元二十九年左右。王昌齡是當時江寧(今南京)的程,辛漸是他的朋友。這壹次,他計劃從潤州渡河,經揚州,北上洛陽。王長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這裏分手。這首詩的原標題是* * *。第二首詩講的是詩人前壹天晚上在芙蓉樓為辛仙送別的儀式,這首詩講的是第二天早上在河邊離別的情景。

“寒雨夜入吳連江”,煙雨籠罩著吳的江面,編織著壹張無盡的愁網。雨夜增添了秋天的蕭瑟,也渲染了離別的陰郁氣氛。那股寒意不僅彌漫在茫茫江水的煙雨中,也彌漫在兩個已經離開的人的心裏。“連”字和“金”字描寫的是連綿不斷的雨,從河雨傳來的動態,人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所以可以想象詩人因情而徹夜未眠。然而,這幅水天相接的吳江夜雨圖,不也展現出了壹種極其崇高壯闊的境界嗎?唐詩中後期和婉約宋詞中,雨聲常寫在窗下梧桐、檐前鐵馬、池中殘荷等瑣事上。但王昌齡並沒有真正寫出如何感知秋雨來臨的細節。他只是把連江之雨的聽覺視覺和想象力概括成吳,用壹大塊淡墨染出了許多煙雨,以極大的氣魄,烘托出“平淡明麗送客,楚辭孤山”的開闊意境。

壹大早,已經是黎明時分,辛漸即將登船返回北方。看著長江以北的遠山,當詩人想到行人很快就會消失在初山山外時,他感到孤獨。在浩瀚的江面上,進入詩人視野的當然不僅僅是孤僻的楚山,浩蕩的江面本來就是最容易引起似水情懷的聯想的,唐人得到的名句更是數不勝數。然而,王昌齡並沒有把他的悲傷放在那條隨朋友而去的河流上,而是把他的離別之情集中到了矗立在茫茫葉萍中的初山。因為朋友們回到洛陽就可以和親朋好友聚會,留在無棣的詩人只能像這孤獨的初山壹樣袖手旁觀河水,看著流水逝去。壹個“孤獨”字就像感情的導火索,自然引出最後兩句臨別贈言:“洛陽親友如相問,玉壺裏壹片冰。”

早在六朝、宋時,詩人鮑照就用“清如玉壺冰”(《白頭吟》)來形容高潔天真的性格。自開元宰相姚崇寫下《冰壺咒》以來,盛唐詩人王維、崔豪、李白等都以冰壺自勉,歌頌冰壺的光明磊落。王昌齡托信逐漸帶給洛陽親友的信息,不是通常的平和竹報,而是傳達了他依然清正廉潔的信念,意義重大。據《唐才子傳》和《和珅列傳》記載,王昌齡曾於開元二十七年第壹次被流放到嶺南,原因是其不拘禮儀。從嶺南歸來後,被任命為江寧丞,幾年後又被貶為龍標,可見他處在口交所破壞的惡劣環境中。詩人在這裏把自己喻為壹個晶瑩剔透的冰心玉壺,這是建立在他和洛陽親友之間真正的了解和互信之上的。這絕不是洗白詆毀的表白,而是鄙視詆毀的自尊。所以詩人從無瑕的空玉壺中捧出壹顆明凈的冰心安慰朋友,比任何相思之詞更能表達他對洛陽親友的深情。

情感來源於場景,情感蘊含於場景。這也是唐詩的壹個特點,但是深刻,柔和,舒緩。“謝爐錘痕”(胡應麟詩)是王詩歌的又壹獨特風格。這首詩中無邊的江雨和孤楚的山色,既襯托了詩人送別時的淒冷孤寂之情,又表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矗立在河中央的孤山與置於玉壺中的冰心形象,形成壹種有意或無意的關照,自然使人聯想到詩人孤傲、純凈、幹凈的形象,將精妙的構思、深刻的意旨融於空明徹的意境中,自然渾渾,不著痕跡,含蓄蘊藉,回味無窮。